试析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三性”原则
本文关键词:试析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三性”原则
【摘要】:《劳动合同法》从劳务派遣的性质出发,对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作出了规定。但由于立法采用的是原则性规定,具体内容并不明确,导致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以至现实中滥用劳务派遣的行为仍然频繁发生。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劳务派遣用工,更好地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们需要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劳务派遣立法理念,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务派遣"三性"原则的适用范围。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法律系;南昌大学;江西省电力公司基建部;
【关键词】: 劳动合同 劳务派遣 “三性”原则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我国2007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首次对劳务派遣用工进行了明确规定,弥补了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空白。然而,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的1年多时间里,用工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的行为并没有因为有了法律的规制而减少。某些用工单位甚至将这一法律规定作为规避《劳动合同法》中其他条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芳萍;;刍议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及其注意事项[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2期
2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8期
3 赵靖;;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4 李一然;;劳务派遣中的四大侵权现象[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5 胡高崇;;劳务派遣乱象纷繁 同工同酬形同虚设[J];法庭内外;2011年08期
6 李峰;;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风险及应对[J];人事天地;2011年06期
7 杨鹏飞;;国有企业滥用劳务派遣现象分析[J];上海企业;2011年08期
8 本刊记者;;努力推动劳务派遣用工的依法规范[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9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工会博览(下旬刊);2011年06期
10 ;派遣工停工期间应享受什么待遇?[J];工友;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2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3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钱培坚;劳务派遣不应成为实施《劳动合同法》的“灰色地带”[N];工人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伟杰;劳务派遣无序发展“架空”劳动合同法[N];工人日报;2010年
3 信慧行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何斌;《劳动合同法》为劳务派遣定规矩[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4 梁忻;《劳动合同法》净化劳务派遣市场[N];中国企业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娇萍;劳务工权益有人“负责”了[N];工人日报;2007年
6 记者 许南欣 整理;劳务派遣员工可依法维权[N];人才市场报;2007年
7 叶一剑;张茵事件再争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闫琼;以企业视角解读《劳动合同法》[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9 申剑丽;国家拟规范劳务派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樊艳兵;“劳务派遣”漏洞应早日堵上[N];工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论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魏珂;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完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邓雅静;《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郭喜平;完善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法律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任剑雄;新劳动立法背景下的劳务派遣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董军;肯德基劳务派遣案引发的法学思考[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86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8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