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7 00:37
  野生动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刑事立法保护动物资源已成为当代社会之共识。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善的野生动物保护刑事立法,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立法模式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重视动物福利和外来物种入侵立法;对单位和个人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规定了不同的资格刑;规定利用职务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从重处罚;对犯罪情节要求有所不同;注重规定危险犯;对罪过要求有别;一些国家还注重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运用。尽管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惩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刑事法律,加强了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力度;建立了以刑法典为主,以依附型附属法律为辅的立法模式;规定了二元犯罪主体;加大了刑罚力度;注重应用罚金刑,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未能有效地控制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我国的刑事立法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与其刑事立法之间缺乏统一性;法律保护野生动物的范围狭窄;刑事责任规定不周密;规定的犯罪行为类型偏少;罪名的分立模式与包容模式并存;法律条文规定不严密;污染环境的犯罪中没有体现野生动物保护理念,这些缺陷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健全。完善我...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我国学界关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立法问题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破坏动物资源犯罪立法概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概述
    2.1 野生动物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2.1.1 野生动物资源的概念
        2.1.2 野生动物资源的特征
    2.2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界定和意义
        2.2.1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界定
        2.2.2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意义
    2.3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概念及其成因探析
        2.3.1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概念
        2.3.2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成因分析
    2.4 刑法介入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意义
        2.4.1 刑法本身的机能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2.4.2 刑法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生态及社会意义
3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构成
    3.1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客体
    3.2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客观方面
        3.2.1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行为方式
        3.2.2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形态表现
        3.2.3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因果关系认定
    3.3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主体
    3.4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主观方面
4 国外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立法现状分析
    4.1 国外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立法要览
        4.1.1 德国立法例
        4.1.2 俄罗斯立法例
        4.1.3 巴西立法例
        4.1.4 法国立法例
        4.1.5 芬兰立法例
    4.2 国外破坏动物资源犯罪立法评析
        4.2.1 立法模式各不相同
        4.2.2 重视外来物种入侵立法
        4.2.3 犯罪规定明确
        4.2.4 规定了资格刑
        4.2.5 有些国家规定了利用职务犯罪从重处罚
        4.2.6 犯罪情节严重作为加重刑罚的要件
        4.2.7 主观罪过要求不同
        4.2.8 注重危险犯的立法
        4.2.9 注重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运用
5 我国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立法评介
    5.1 我国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立法进程
        5.1.1 我国古代有关破坏动物资源刑事犯罪的规定
        5.1.2 中华民国时期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犯罪的规定
        5.1.3 新中国成立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立法嬗变
    5.2 我国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立法的优点
        5.2.1 刑法加强了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力度
        5.2.2 二元犯罪主体的规定
        5.2.3 加大了刑罚力度
        5.2.4 注重运用罚金刑
    5.3 我国破坏野生动物犯罪立法存在的问题
        5.3.1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与其刑事立法之间缺乏统一性
        5.3.2 法律保护野生动物的范围狭窄
        5.3.3 刑事责任规定不周密
        5.3.4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类型偏少
        5.3.5 罪名的分立模式与包容模式并存
        5.3.6 缺少对非法狩猎、非法捕捞水产品后继行为的刑事立法
        5.3.7 具体个罪立法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5.3.8 污染环境的犯罪中没有体现野生动物保护理念
6 我国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立法的完善
    6.1 宏观完善之构想
        6.1.1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法律法规协调统一
        6.1.2 扩大刑法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范围
        6.1.3 对有些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规定危险犯
    6.2 协调个罪规定立法
        6.2.1 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立法的完善
        6.2.2 对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立法的完善
    6.3 独立罪名
    6.4 增设新罪名
        6.4.1 增设"非法收购、运输、出售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罪"
        6.4.2 增设"违法发放野生动物狩猎证、捕捞证、特许猎捕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等公文、证件罪"
        6.4.3 增设"非法引入、释放外来动物物种罪"
    6.5 配置资格刑
    6.6 利用职务犯罪加重处罚
    6.7 污染环境的犯罪中体现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6.8 完善后的我国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立法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本文编号:3102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102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3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