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构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的立法思考

发布时间:2021-04-17 07:27
  自从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以来,土地承包纠纷越来越多,而我国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200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一次明确了仲裁是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方式之一。为了践行农村承包纠纷仲裁的立法精神,各地方纷纷根据依据本地方实际情形,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颁布和实施了具体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办法或规定。但是各地方现行的农村承包纠纷仲裁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作为一项新型的仲裁制度,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章是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法律分析,第二章是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制度设计。第一章首先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分析,第一节是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法律性质,首先指明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民事属性,对这类纠纷的仲裁在性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仲裁,而不是行政仲裁。接着提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准司法性,不应将仲裁作为一种行政执法的方式。然后讨论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诉讼的关系,提出两者关系是“或裁或诉”,而不是由仲裁机构“一裁终局”。第二节讨论了农村土地...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法律分析
    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法律性质
        一、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民事属性
        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准司法性
        三、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诉讼的关系
    第二节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范围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纠纷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
        四、土地承包合同履行纠纷
        五、征地补偿纠纷
    第三节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原则
        一、意思自治原则
        二、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
        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四、仲裁独立的原则
第二章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制度设计
    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
        一、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二、仲裁委员会应体现宏观管理下的中立性和民间性
        三、仲裁委员会的管理
    第二节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员
        一、仲裁员的任职资格
        二、仲裁员的回避
    第三节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当事人
        一、土地承包纠纷中当事人主体的确定
        二、当事人的代理、代表和第三人
        三、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四、仲裁费用
附录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草拟稿)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受理范围[J]. 查定全.  农村经营管理. 2007(05)
[2]做好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 促进农业和农村健康和谐发展[J]. 李国强.  农村经营管理. 2007(01)
[3]依法仲裁农业土地承包纠纷途径初探[J]. 郭成.  甘肃农业. 2006(08)
[4]关于对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情况的考察报告[J]. 张永彬,李鑫.  河南农业. 2006(08)
[5]农民弱势群体的特殊法律保护——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视角[J]. 郭洁.  政法论坛. 2005(01)
[6]再论司法与仲裁的关系——关于法院应否监督仲裁实体内容的立法与实践模式及理论思考[J]. 万鄂湘,于喜富.  法学评论. 2004(03)
[7]我国仲裁制度:弊端及其克服[J]. 宋朝武.  政法论坛. 2002(06)
[8]简论消除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制度的行政性[J]. 郭薇.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3)



本文编号:3143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143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3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