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财产的概念共识与法律属性——兼论《民法总则》第127条的理解与适用
本文关键词: 虚拟财产 法律属性 物债二分 权利客体 《民法总则》 出处:《东方法学》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虚拟财产和虚拟财产权的法律属性是虚拟财产纠纷法律适用的连接点和法律规则体系构建的基点。既有研究受"虚拟财产"中"财产"一词的误导,直接将虚拟财产定性为财产权的客体并将其置于"物债二分"的财产权体系之下的研究进路存在比较严重的物法思维倾向。"物债二分"体系并非财产权体系的全部,虚拟财产作为权利客体也并非当然地属于物权或债权的客体。超越"物债二分"的财产权体系,可以发现虚拟财产并非单一权利的客体,同一虚拟财产可能同时为多种权利之客体,虚拟财产权也并非单一的权利而是包含多种权利的权利束。虚拟财产作为多元权利的客体属性是由其信息本质所决定的,同一信息的不同内容可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权利。《民法总则》第127条将虚拟财产定位为民事权利的客体,但并未指明其属于何种权利的客体,这为虚拟财产作为多种权利客体的定位提供了解释论的基础。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处理虚拟财产权纠纷时应根据个案被侵害的法益判断被侵害的虚拟财产是作为何种权利之客体进而选择相应的裁判规范。
[Abstract]:The legal attribute of virtual property and virtual property right is the connecting poi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property dispute law and the basic point of legal rule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is misled by the term "property" in "virtual property". There is a serious tendency of thinking in the way of thinking about virtual property as the object of property right and put it under the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 with "property debt dichotomy", which is not the whole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 Virtual property, as the object of right, does not belong to the object of real right or creditor's right, and it can be found that virtual property is not the object of a single right. The same virtual property may be the object of many rights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virtual property right is not a single right but a bundle of rights including many rights. Different contents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may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rights. Article 127 of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Civil Law defines virtual property as the object of civil rights, but does not specify what kind of object it belongs to. This provides a basis for interpretation of virtual property as the object of many kinds of rights. In judicial practice, courts should judge what kind of virtual property is infringed according to the legal interests that the case is infringed upon when dealing with the dispute of virtual property. The object of the kind of right then chooses the corresponding judgment norm.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山东大学青年团队项目“中国民法典编纂若干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IFYT15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向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性质浅议[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王怀章,朱晓燕;论虚拟财产的法律规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李可;虚拟财产法律性质初探[J];理论探索;2005年03期
4 李志;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保护[J];武警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谢平;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论析——从游戏商与玩家对待虚拟财产的态度谈起[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冯保军 ,张光辉;虚拟财产不虚拟[J];检察风云;2005年19期
7 曾海若;论“虚拟财产”的合法化[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8 郑嘉琳;;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属性问题探讨[J];台声.新视角;2005年06期
9 吴晓;;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元;;谈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价值之确定[J];人民司法;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光宇;王典;;论虚拟财产引发的法律问题[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官小星;;浅析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3 肖丽丽;王伟柳;;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法律地位问题初探[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网络“虚拟财产”亟待法律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刘春泉;立法保护“虚拟财产”应当缓行[N];国际商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董雯靖;网游虚拟财产保护缺位玩家维权难呼吁法律监管[N];通信信息报;2010年
4 苏茵茵;网络中的虚拟财产由谁继承[N];阳泉日报;2012年
5 戚慧;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N];江苏经济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郑梦超;虚拟财产地位未定 “有条件”继承惹争议[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徐晶卉;虚拟财产可有条件继承[N];文汇报;2013年
8 南方日报记者 刘冠南 实习生 张怡 通讯员 马伟锋;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虚拟财产[N];南方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陈菲;网络游戏装备频遭窃 虚拟财产保障立法艰难[N];通信信息报;2014年
10 姜春康;首例虚拟财产失窃案凸显我国法律“盲区”[N];中国审计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可;论虚拟财产的法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林旭霞;论虚拟财产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进;论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和权利归属[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孙辉;虚拟财产的法理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3 沈秋明;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和保护新探[D];苏州大学;2008年
4 闵苏南;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相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王平;论网络游戏中玩家的虚拟财产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徐艳辉;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保护[D];兰州大学;2009年
7 胡波;论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立法保护[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8 马燕;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鹏;虚拟财产的私法保障[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顾晓宇;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立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4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55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