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转型时期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

发布时间:2018-05-27 10:15

  本文选题:弱势群体 + 权益保障 ; 参考:《江淮论坛》2015年04期


【摘要】: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形成源于转型时期制度变革带来的成本转嫁,涉及收入分配、利益表达、法律保护和风俗观念等一系列问题。他们不仅无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并且难以通过个人努力摆脱困境,其弱势地位体现为物质资料的匮乏和弱势心态的蔓延。为了避免由于弱势群体心态失衡而带来的社会风险,应当构建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保障机制。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socially disadvantaged groups originates from the transfer of costs brought by institutional change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volving a series of issues such as income distribution, interest expression, legal protection and customs. They are not only unable to share the resul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re difficult to get rid of their difficulties through individual efforts, and their weak posi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lack and weakness of material materials. In order to avoid the social risks caused by the imbalance of the mentality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we should establish a social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 for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城乡融合多元治理模式”(2015M570065)
【分类号】:D9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匡时;;社会保障“全覆盖”研究[J];西部论坛;2013年06期

2 武文莉;;以制度自信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J];长白学刊;2013年06期

3 朱力;脆弱群体与社会支持[J];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4 麻宝斌;;社会公正测量的五个维度[J];理论探讨;2012年01期

5 骆群;;“弱势群体”再界定[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6 聂秀华;邱飞;;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思考——学习党的十八大关于法治建设的论述[J];齐鲁学刊;2013年02期

7 李翔;杨义芹;;和谐社会心态与幸福生活探析[J];齐鲁学刊;2013年06期

8 王贝芬;;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J];天府新论;2014年03期

9 马皑;对弱势群体中犯罪现象的观察与思考[J];中国法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洋;;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弱势群体人权的保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2期

2 金太军,张劲松;城市变迁中弱势群体权益的公共政策保障[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杨莉;;救助站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杨莉;;高校特困女生思想压力成因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龙腾飞;施国庆;董铭;;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社会评价研究[J];城市问题;2007年06期

6 辛恺;李林;;珠海海岛社会资源优势及发展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0期

7 孙中仪;;“弱势群体”内涵、外延及评介[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钱大军,王哲;法学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概念[J];当代法学;2004年03期

9 刘桂艳;王平;;弱势群体犯罪研究[J];当代法学;2007年06期

10 黄新珍;;构建和谐社会 关注弱势群体保障[J];当代经理人;2006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苗;;“蚁族”弱势群体社会支持政策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佩娟;;浦东新区洋泾街道弱势群体就业现状的分析与对策[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3 温辉;;女性的弱势群体地位及其消除——一种平等权的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湛中乐;蒋季雅;;论社会工作平台构造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少英;;我国社会分层背景下的弱势群体犯罪问题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6 岳建明;;浅论弱势群体宪法权利保护[A];第三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晓阳;基层政府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倩萍;当代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余向东;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邵绘春;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严明明;论公共服务公平性[D];吉林大学;2012年

8 黄海艳;发展项目的公众参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吴玲;中国城市女性贫困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士博;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_g;自由职业者的社会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宋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许艳艳;中国城镇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倪广丽;当前中国流浪人群权益维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裴炜;刑事“合意”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丽兰;农民工工伤保险政府责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潘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韩弘峰;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保护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思斌;;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关丽;费艳颖;;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弱势群体及其保护[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俞荣根;张立平;;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缺位的法律救济[J];重庆行政;2006年03期

4 钱大军,王哲;法学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概念[J];当代法学;2004年03期

5 钱广荣;;和谐心态: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兼论道德教育创新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7年02期

6 万俊人;;什么是幸福[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7 成海军;;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5期

8 段小林;;论机会公平[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9 黄子钧;新时期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理性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10 嘎日达;黄匡时;;西方社会融合概念探析及其启发[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课题组;迟云;亓胜林;;转型时期社会心态失衡及其调适[J];理论学习;2013年04期

2 李兆顺;;企业职工 心态失衡的成因及矫正[J];当代工会;1996年03期

3 吴长英;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体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4 赵炳鑫;心态失衡——腐败的心理动因[J];宁夏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5 宋小明;试论心态失衡与违法犯罪[J];政法学刊;1996年01期

6 侯继庚;;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职工的心态失衡及调适[J];工会论坛;1997年02期

7 梁晓声;论浮躁与腐败[J];领导文萃;1999年10期

8 赵畅;;领导要重视“调心”[J];领导科学;2010年04期

9 许定平;杨家旺;;以平和心态对待进退得失[J];政工学刊;2014年05期

10 马皑,乐国安;弱势群体与心态失衡[J];政法论坛;200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云海;安然度过老年人心态失衡期[N];民族医药报;2005年

2 堂吉伟德;提升睡眠指数当消解心态失衡[N];中国妇女报;2013年

3 蒋理;准大学生们要防止心态失衡[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鲜晓荻邋实习生 马浩;今年我省高校——原则上不招收定向就业生[N];贵阳日报;2008年

5 记者 陶晋;力戒为官失德、交友失数、用权失度、心态失衡[N];丹东日报;2012年

6 陆彬 作者系南宁市邕宁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关注弱势群体 促进社会和谐[N];广西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杨启蒙;大学生就业难在哪儿?[N];信息时报;2003年

8 刘天北;为教材辩护[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王永苏 作者系河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推进“三项建设”要在优化体制、机制和环境上下功夫[N];驻马店日报;2005年

10 王信(作者单位:广西总队);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两个确保”的实践中[N];人民武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旭颖;我国转型期社会心态失衡问题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941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941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4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