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权利的“相对性”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应用——来自英美财产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5-28 21:27

  本文选题:相对性 + 产权 ; 参考:《环球法律评论》2015年02期


【摘要】:在对财产权利的确定上,我国继受大陆法系形成的传统认识,主要是采取立法预先确立的绝对办法,而英美法上却通过"产权"这一术语的承载运行,普遍创设了一种"相对性"的办法,承认一系列独立权利的平行继起,直待发生冲突时再来具体比较谁更优而确定个案的保护范围。由此,人们对财产权的认识就可跳出大陆法系下绝对所有权伞形结构的框架、而转化为一种线形结构,就此提供一个开阔的想象空间和逻辑导引,通过引入时间维度,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个空间来创设自己所需又针对未来的丰富安排;借助其内在逻辑,又能促使各种财产权利之间保持平等、往复回溯和独立交易,而使对土地利益的多种灵活利用成为可能。借鉴英美财产法的一些逻辑与经验,我国可创设或更新一些制度,以有效缓解我国现有体制问题激发的农地利用、小产权房等民生矛盾。
[Abstract]:In the ascertainment of property rights, the traditional cognition of our country formed by the civil law system is mainly to adopt the absolute method established in advance by legislation, but in common law, it runs through the term "property right". A "relativistic" approach has been created, which recognizes the parallel succession of a series of independent rights, and determines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of the case by comparing who is better when the conflict occurs. Thus,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property rights can jump out of the framework of absolute ownership umbrella structure under the continental law system, and transform into a linear structure, which provides an open imagination space and logical guidanc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ime dimension. Everyone can use this space to create rich arrangements for their own needs and for the future; with their internal logic, they can also promote equality between various property rights, backtracking and independent transactions, And make to the land benefit many kinds of flexible use becomes possible. Drawing on some logic and experience of Anglo-American property law, some systems can be created or updated in our country, so as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s of people's livelihood, such as farmland utilization, small property right house and so on, which are aroused by the existing system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冉昊;;论英美财产法中的产权概念及其制度功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清池;;作为财团的信托——比较法上的考察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凤章;张秀全;;土地所有权立法之反思:透过历史的映照[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3 夏尊文;;存款货币财产所有权研究[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4 王云龙;古代社会向近代世界转型的多维整合研究简论[J];北方论丛;2000年01期

5 徐良利;;伊儿汗国的基本特征及历史影响[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6 侯树栋;;论三大封建主义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肖尤丹;;著作权类型化模式的英美法文化基础[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8 蒋超;;法制史研究存在的问题:以《中国诉讼法溯源》为例的解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王云龙;;中世纪文本的“恶罗斯”叙事解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冉昊;;论英美财产法中的产权概念及其制度功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袁洪亮;;也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兼论现代化的起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肖海军;;西方国家商会组织的源起与制度范式之比较[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3 李红岩;;弘扬西柏坡精神 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晓敏;大陆法系所有权模式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5 朱丽娟;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观念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伟;我国光船租赁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杨翠红;俄罗斯东正教会与国家政权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宝国;18世纪以前欧洲文字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新宽;英国重商主义经济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崔艳红;普罗柯比《战记》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琳;论国际信托的法律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韩国华;西欧中世纪大学早期的行会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叶欣然;拜占庭帝国圣像破坏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其社会、政治和宗教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骥;数字环境下技术措施保护与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卢然;英格兰封建制的确立与土地支配权之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高明;19世纪之前法经济学的萌芽和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王莹;论区分时段所有权[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陈太宝;中世纪中前期英国的法律与王权[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远东;和谐与冲创[D];贵州大学;2006年

10 吴丽萍;信托财产法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温世扬;武亦文;;物权债权区分理论的再证成[J];法学家;2010年06期

2 张鹏;美国法上的物权法定原则[J];法学;2003年10期

3 孟勤国;张凇纶;;论民法对合同当事人权利的整体性判断——以租赁权与物权行为理论为范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冉昊;对物权与对人权的区分及其实质[J];法学研究;2005年03期

5 金可可;;论绝对权与相对权——以德国民法学为中心[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本文编号:1948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1948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9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