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13:46
【摘要】:可预见性规则是违约损害赔偿限定范围的重要手段。我国《合同法》第113条对可预见性规则作了明确规定,但只是对国外立法和判例的转述,较为简单粗糙,缺乏实践可操作性。该规则的施行直接影响到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范围,可预见性规则能否被正确合理地解释与施用直接关系到缔约双方的既得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在法律条文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要深入解析,特别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的可预见性规则,在此基础上剖析我国的可预见性规则的不足之处,比较、参照别国立法的规定、司法的实践和理论的根基,对我国相关立法及司法审判规则做进一步完善。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将本文的结构划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分析了研究可预见性规则的价值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对可预见性规则理论溯源的分析。采用可预见性规则的不同国家,对其存在的理论依据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第三部分探究了可预见性规则的一般理论构成。本章从预见的主体、时间、内容、标准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同观点,并对争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可预见性规则的具体适用。在适用过程中,当事人身份、合同履行地和履行情况以及对价都可能会影响损害赔偿的范围,且在保障违约人责任公平性的同时,也要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限制。第五部分是针对我国可预见性规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我国在合同法第113条中正式规定了可预见性规则,但是法条设计过于简单粗糙,在司法实践中多依据法官的自由裁量,导致司法裁判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立法、司法和判例中的规定或做法,对我国相关立法及司法审判规则做进一步完善。第六部分为结论。可预见性规则的施行是为了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直接影响到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范围,正确解释和施行可预见性规则能够促进交易效率,鼓励信息共享,实现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经济与法治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子才;违约损害赔偿的限制规则研究[J];人民司法;1998年01期

2 焦冶;略论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J];当代法学;2002年06期

3 王修媛;;合同法上违约损害赔偿之可预见性规则的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4 陈凌云;;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局限论——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3条[J];学术交流;2010年02期

5 包琳;;违约损害赔偿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18期

6 韩永红;论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规则[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李京生;;确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几个原则[J];政治与法律;1985年02期

8 宗雅静;;论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J];法制与经济;2015年19期

9 吕云鹏;郭敬波;;医疗违约损害赔偿与免责[J];医院管理论坛;2007年11期

10 卢文道;违约损害赔偿的比较与探讨[J];宁夏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玉新;;违约可得利益的确定规则[A];“决策论坛——公共政策的创新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2 阎辉;;民间借贷的类型及法律适用[A];“决策论坛——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干文建;违约损害赔偿应遵循的原则[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孔建军;违约定金能否与违约损害赔偿相冲抵[N];江苏经济报;2017年

3 句容市人民法院 余利亚 秦婧;如何认定违约损害赔偿[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4 陈兴林 吴克坤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因受行政处罚主张违约损害赔偿 诉讼时效从何时起算[N];人民法院报;2014年

5 戎莉俊;浅谈我国可预见性规则的理论构成[N];江苏经济报;2011年

6 上海海事法院 谢振衔邋黄隆华;货物存储期间遭遇市场跌价,损失谁承担?[N];国际商报;2008年

7 陆发明;合理预见规则的具体应用[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适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

9 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侯学宾;法律适用中“硬气”与“温柔”的错位[N];检察日报;2017年

10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 湛英杰;如何破解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法律适用难点[N];检察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佳昌;国际商事合同违约损害赔偿之法律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虞汪日;国际商事合同违约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4 朱良好;法律适用类型归属技术范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悦熙;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

2 程欣;违约损害赔偿之可预见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彭思琪;违约损害赔偿之可预见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艺霏;违约损害赔偿可预见性规则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5 李珊娜;违约损害赔偿减损规则适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樊朝彬;论违约损害赔偿范围之确定[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张辉;违约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刘加莲;论违约损害赔偿的可预见性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佐罡;违约损害赔偿可预见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郭永成;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85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785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f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