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旅游景点标识的商标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2:46
   旅游具有公共休闲娱乐和商业盈利的属性,而旅游景点标识的商标,更是具有景点指示和商标指示的双重特性。作为景点的名称,旅游景点的标识可以起到旅游地资源类别的指示作用,而从区分旅游产品的商标层面上来说,它可以表明产品内容的来源和旅游服务的种类。正是因为旅游景点标识具有的不同属性,其作为商标最基本的显著性受到了一定的削弱。我国《商标法》没有专门对旅游资源类标识保护的章节,与旅游联系最紧密的,2016年修订之后的《旅游法》中,有关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定多是强调资源保护的原则性条文,依然没有涉及保护旅游地景区景点标识的相关规定。我国的《商标法》从1983年开始施行,在3次修订之后,依然找不到有关旅游景点标识商标法保护方面的规定。因此,文章通过对旅游类别的景点标识结合商标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旅游景点标识屡屡遭到商标抢注以及注册商标侵权的问题原因,明晰当前法律保护的不足之处,利用商标法律体系对旅游类别的景点标识进行更好的保护提出建议。针对我国旅游景点标识商标法保护现状及问题,结合法律条文规定及旅游资源自身特性问题,提出相关见解和一些完善建议。除去绪论和结论,主体结构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明确了旅游景点标识进行商标法保护的必要性,从旅游景点标识自身的商业性、旅游地的品牌建设需要、旅游经营者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趋势以及保障旅游消费者权益方面,认为对景点标识的商标法保护切实需要可行。二是对旅游景点标识在《商标法》保护的背景之下,出现了景点的标识遭到商标抢注、已经进行商标注册的标识无法取得专有的使用权进行保护,并结合商标的特性分析了旅游景点标识易被抢注侵权的原因,认为将旅游景点注册在服务商标之上不可行、在申请注册时缺少显著性、景点标识注册的商标类别单一、且无法将所有的景点标识进行商标注册来进行保护。三是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指出仅仅依赖《商标法》对景点标识保护的不充分性,并结合实际使用指出了当前《商标法》的规定,对旅游景点标识的注册来说申请范围过窄,申请的主体宽泛,对旅游景点标识类申请商标审查程序不尽合理,且转让门槛较低,无法给予景点标识以全面的保护。四是结合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特征,意图充分发挥各地旅游协会的积极性,通过创建旅游集体商标,赋予各地旅游协会集体商标申请权,对本地的旅游标识进行有效保护。针对一些包含地理标志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结合地理标志的特征,扩大地理标志产品的范围类别,对这类的旅游景点标识进行地理标志商标进行专门保护,借鉴了特殊标志以及奥运标志保护的办法,对丰富的旅游景点标识,探讨对旅游景点标识进行专门立法的可能性,从而结合《商标法》的规定,对旅游类别的景点标识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学位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3.4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旅游景点标识商标法保护的必要性
    2.1 旅游景点标识的独特性、整体性需要商标法保护
        2.1.1 旅游景点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2.1.2 旅游地整体资源特色保护的需要
        2.1.3 独特性和可识别性品牌保护的需要
    2.2 旅游景点标识具有商标的无形财产属性
        2.2.1 景点标识的无形财产价值来源
        2.2.2 景点标识的区分属性
        2.2.3 景点标识的商品价值属性
    2.3 旅游景区的商标品牌战略需要商标法保护
        2.3.1 旅游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2.3.2 服务类别的驰名商标保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旅游景点标识《商标法》保护的实践问题
    3.1 旅游业中景点标识商标抢注问题
        3.1.1 商标抢注定义
        3.1.2 旅游景点标识商标抢注的表现形式
        3.1.3 旅游行业中景点标识商标抢注情况
    3.2 旅游景点标识商标注册保护现实情况分析
        3.2.1 景点标识注册商标类别有限
        3.2.2 旅游景点标识通过商标注册未得到有效保护
    3.3 旅游景点标识商标法律保护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3.1 旅游景点标识注册为商标的显著性问题
        3.3.2 旅游景点标识与商标的构成要件存在差异
        3.3.3 旅游景点标识注册为商标之后无法取得使用专有权
        3.3.4 通过注册商标来保护所有的旅游景点标识实施困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旅游景点标识《商标法》保护的现状分析
    4.1 当前《商标法》对旅游景点标识保护的不足之处
        4.1.1 商标申请及注册原则的规定范围过窄
        4.1.2 商标申请主体范围过宽
        4.1.3 商标审查程序合理性不足
        4.1.4 商标转让门槛较低
    4.2 旅游景点标识《商标法》规制下保护的可能进路
        4.2.1 申请确认景点标识的在先使用权
        4.2.2 明确景点标识申请注册商标的主体
        4.2.3 积极行使异议权和撤销权
        4.2.4 知名景点注重引用驰名商标对景点标识进行跨类别保护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旅游景点标识商标法保护的对策建议
    5.1 旅游景点标识注册为旅游集体商标进行保护
        5.1.1 景点标识注册旅游集体商标
        5.1.2 规范旅游集体商标的使用和管理
        5.1.3 注重对旅游业集体商标的法律保护
    5.2 旅游景点标识结合地理标志商标保护
        5.2.1 明确地理标志的商标法律规定
        5.2.2 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规定
    5.3 探讨对旅游景点标志专门立法保护的可能性
        5.3.1 注重旅游景点标志保护条例的专业性
        5.3.2 规范旅游景点标识的使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强;;打造重庆旅游亮点 助推武隆跨越发展[J];新重庆;2011年11期

2 田志刚;蔡旭;吴诚记;杨小元;;理顺体制 强化服务 全力打造旅游名市[J];宝鸡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陈艳琼;;浅探旅游服务业在“营改增”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年22期

4 沈永平;;“营改增”对旅游服务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年33期

5 裴蓓,颂豪;中国旅游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J];地理教育;2004年03期

6 可娜;张颖辉;王海旭;安菲;宋丽娜;;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的瓶颈制约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年11期

7 ;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2017年05期

8 刘巍;李倩;;“互联网+旅游”的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探究[J];知音励志;2017年01期

9 王燕珍;;浅谈中职旅游专业英语的教学[J];人生十六七;2017年14期

10 谭宗慧;;均良下村 盘活资源 开发旅游[J];云岭先锋;201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彩和;谢宏昭;;标准引领,示范带动助推广西旅游服务业蓬勃健康发展[A];标准化改革与发展之机遇——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5年

2 吴倩;;桂林市旅游服务业标准化问题与对策研究[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王恒;;优质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产业链延伸研究——以大连旅顺口区为例[A];2018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8年

4 李仲广;伍蕾;杨彦锋;;附2:新理念、新技术与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精益思想在现代旅游服务业中的应用研讨会综述[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张伟;;大别山区城镇旅游推动型城镇化模式初探[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C];2017年

6 黄为民;;关于铜鼓县旅游产业扶贫的思考[A];宜春社会科学2017年04、05期[C];2017年

7 曹炎;齐立博;李晓倩;;田园综合体影响下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发展研究[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8年

8 王砂砂;李肖红;;旅游开发下地方族群文化变迁与涵化理论的社会意义[A];人文学术·思辨与实证[C];2017年

9 李田;张晓霞;董元元;曲绍君;;吉林省冬季旅游气象指数方法研究[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4 大数据、互联网、融媒体时代气象服务的创新与变革——第八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C];2018年

10 李昭;;旅游依托型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以扶风县法门镇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巧红;湖北旅游,从长江走向世界[N];中国旅游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杜朋举;红色旅游带动老区扶贫产业火起来[N];陕西日报;2019年

3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院长 杜兰晓;以文旅融合思路推动红色旅游国际化[N];中国旅游报;2019年

4 本报采访组 采访组成员 魏晓霞 雷琛烨 袁婷婷 邰子君;生态环保与旅游发展共赢[N];中国旅游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余瑶;鲁朗小镇旅游热[N];农民日报;2019年

6 通讯员 郭扬 黄怡彦 记者 黄长秋;蔬菜岛兴起旅游热[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李海楠;重点村名录助力引领乡村旅游提质升级[N];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

8 记者 先朝阳 通讯员 苟建龙;华池乡村旅游带活一方经济[N];甘肃日报;2017年

9 郇栋;“旅游+”敲开致富门[N];新农村商报;2017年

10 赖红霞 邱桀;铜鼓旅游服务业风生水起[N];江西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万幼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韩春鲜;干旱地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5年

3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4 王丽华;城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睿;汇率变动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阳;旅游景点标识的商标法律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2 李晖;旅游开发背景下琼中什寒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9年

3 闫磊;旅游杂志对生活方式的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4 吴艳春;全域旅游背景下哈尔滨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相互作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5 和祖芬;吾竹小龙潭山庄本地居民休闲需求调查及产品优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6 张瑞琪;“吉林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8年

7 张Z,轶;辽宁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8 RUAMSIN CHIAMPATCHARASAKUL;中国公民赴泰旅游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9 唐国尧;海南旅游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研究[D];海南大学;2018年

10 高清云;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0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30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c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