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孤儿作品利用的合理勤勉检索制度

发布时间:2020-10-09 06:31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法律提出了挑战,孤儿作品便是数字化发展的产物。受全世界关注的谷歌公司侵权案,使孤儿作品的利用问题受到多数国家的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更是纷纷立法,对孤儿作品的利用问题加以规定。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对孤儿作品的讨论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美国向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孤儿作品也关注已久,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15年颁布法案,拟对孤儿作品采取“限制救济模式”加以保护,对今后的立法以及其他各国立法提供借鉴。欧盟各成员国也通过制定指令,对孤儿作品采取“强制许可与集体管理相结合模式”予以保护。而英国,更是早在1988年便通过专门立法提出“法定许可模式”,对孤儿作品的利用问题加以规定。加拿大、日本、韩国,采取“强制许可模式”,对孤儿作品进行保护。而我国,因为著作权保护期限过长、匿名发表、版权信息缺失和我国独特国情等因素,使得我国孤儿作品的数量尤其多,但我国却至今没有关于孤儿作品的立法,只是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有类似于“孤儿作品”的规定,直到最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中才粗略提到了“孤儿作品”,虽然并未明确将此类作品命名为“孤儿作品”,但是参考其他各国关于孤儿作品的立法可知,51条便是对孤儿作品的规定。送审稿中将孤儿作品界定为无法确认权利人或者虽然可以确认但是无法与之取得联系的作品,与其他各国的界定也非常接近。数字化时代下,无法获得授权的“孤儿作品”被束之高阁,而如何界定“孤儿作品”是其核心问题。这一界定问题将立法者推入一种两难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难题,各国都进行探讨,寻找其解决机制,并提出了独具特色的规定。但是放眼世界各国对于孤儿作品立法的国家,无论何种模式,都包括了“合理勤勉检索制度”,将它作为使用孤儿作品的前提。该制度一方面保护和尊重了相关权利人,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孤儿作品的使用。但是大多数国家,对“合理勤勉检索”仅仅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实践操作中借鉴意义不大。究竟怎样的检索才算是“合理”、“勤勉”的呢?本文拟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谷歌侵权案引出孤儿作品问题)、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世界各国对孤儿作品的有关立法,分析各种模式的利弊)以及规范分析法(通过我国现有的送审稿初步确定的模式,分析我国相关规定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等方法,结合孤儿作品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试图完善我国送审稿中关于孤儿作品的“合理勤勉检索”制度。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孤儿作品的概述,从典型案例入手,引出孤儿作品问题,结合相关问题界定“孤儿作品”,并从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两方面剖析孤儿作品的产生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了合理勤勉检索制度的立法渊源及必要性,从三个方面分析合理勤勉检索制度的重要性。第三到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我国并未正式规定孤儿作品,因此,本文在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在世界上对孤儿作品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例如美国、欧盟、加拿大、英国以及日本等。通过分析他们的国情以及立法模式,对比优点和缺点,希望以此给我国孤儿作品的正式立法提供借鉴意义。第四部分是我国的立法现状。从我国的送审稿出发,首先根据送审稿中对孤儿作品的有关规定,然后分析送审稿具体相关条文,并分析其不足。最后一部分承接上文,对“合理勤勉检索制度”立法时的考量因素进行分析,对如何完善孤儿作品立法给出建议。包括区分使用主体、界定孤儿作品的客体以及如何达到“合理勤勉检索”等问题。笔者希望以上所述内容,可以对我国孤儿作品的保护制度提供思路。
【学位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3.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孤儿作品概述
    (一) 孤儿作品的提出
    (二) 孤儿作品的界定
    (三) 孤儿作品的产生原因
        1. 法律制度原因
        2. 社会制度原因
二、合理勤勉检索制度的立法渊源及必要性分析
    (一) 立法渊源
    (二) 必要性分析
        1. 认定成为孤儿作品的条件
        2. 合理使用孤儿作品的依据
        3. 维护版权利益平衡的原则
三、国外关于合理勤勉检索制度的规定
    (一) 限制救济模式
    (二) 强制许可与集体管理相结合模式
    (三) 强制许可模式
    (四) 法定许可模式
四、我国合理勤勉检索制度的不足
    (一) “尽力查找权利人”规定不明确
    (二) 检索途径、范围不明确
    (三) 孤儿作品的使用方式有所限制
    (四) 利用模式的选择加重行政机构负担
    (五) 缺乏对“尽力查找”的时效规定
    (六) 未考虑公共文化机构的特殊性
    (七) 未明确孤儿作品的维权主体
五、我国合理勤勉检索制度之完善建议
    (一) 合理勤勉检索制度立法的考量因素
        1. 适用主体
        2. 检索成本
        3. 技术条件
    (二) 完善我国合理勤勉检索制度的具体建议
        1. 孤儿作品的利用模式
        2. 孤儿作品登记制度
        3. 孤儿作品的客体范围
        4. 制定合理的查找标准
        5. “尽力查找”的具体标准
        6. 权利人重新出现后的权利救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迁;;“孤儿作品”制度设计简论[J];中国版权;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力;数字化孤儿作品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冯颢宁;论数字环境下我国孤儿作品的制度设计[D];华东政法大学;2018年

2 张彤;孤儿作品利用制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玲玲;我国孤儿作品保护制度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4 何畅;论孤儿作品的著作权利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刘静;孤儿作品的保护与使用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李艳;孤儿作品保护及利用的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高鹏;论孤儿作品的著作权保护[D];重庆大学;2013年

8 陈雪娜;孤儿作品利用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9 吴丹;论版权制度下的“孤儿作品”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3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33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d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