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内涵的哲学演进与法律界定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作品观”的域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结构及内容
第二章 著作权法中“作品”相关概念的法哲学基础
2.1 早期关于“作品”的几种哲学观
2.2 “作品观”在法学与哲学不同背景下的后续发展与分化
2.3 从法哲学角度看作品概念的规则缺陷
第三章 模仿论即其著作权效用
3.1 模仿论的演进及其著作权反思
3.1.1 早期朴素模仿论思想及其与著作权的“斥性”
3.1.2 文艺复兴时期模仿论与著作权理论的接轨
3.1.3 模仿说理论发展中对“想象”的侧重及其对“独创性”的影响
3.1.4 反映论与著作权的正当性
3.2 模仿论的著作权意义
第四章 表现说及其著作权意义
4.1 表现说的出现开辟了“作品”新的适格性条件
4.2 表现说对作品形式、功利性问题的探究
4.3 表现说走向成熟及其对著作权作品识别标准的融入
4.4 著作权在广义与狭义表现说之间的选择
第五章 形式主义对音乐、抽象艺术等作品形式的正当性补齐
第六章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界定思路
6.1 著作权法对“作品观”的选择
6.2 对“作品”的界定思路与实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军义;;论古希腊“模仿论”的美学价值[J];文教资料;2012年08期
2 蒋一民;模仿论与感情美学[J];音乐研究;1988年01期
3 薛忠;曹国梁;;中西古代“音乐模仿论”比较研究[J];音乐创作;2016年05期
4 张秀娟;赵平垣;;对艺术模仿论流变过程的别样解读[J];理论界;2009年12期
5 刘婷婷;;古希腊音乐模仿论形成与例证[J];艺术评鉴;2019年13期
6 陈建中;弗莱模仿论的象征体系[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1期
7 陈巍;;具身模仿论的回应:“模仿”需要“理论”吗?——兼与黄家裕博士商榷[J];哲学动态;2010年08期
8 张自清;;舞蹈的模仿论与表现说[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年02期
9 张健伟;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理论中“模仿论”的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王泳博;;论“天人合一”是艺术的本质——以摹仿说为例[J];大众文艺;201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关军;学生模仿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东;“作品”内涵的哲学演进与法律界定[D];西北大学;2019年
2 宁静;弗莱《批评的解剖》之文学模仿论探析[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窦薛霖;西方传统绘画空间表现特点之模仿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左爱芹;从再现的视角看艺术世界的相似问题[D];山东大学;2011年
5 易金;戏剧表演与模仿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6 孙瑒;模仿论的批判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赵平垣;对模仿论的反思[D];新疆大学;2003年
8 张丛丛;像与象—西方肖像画的时代性刍议[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党薇娟;西方文论中表现观念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1年
10 蒋天飞;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理论中的“模仿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3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5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