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制度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0-11-09 03:55
将抵押权表征在证券上从而使抵押权借助证券的规则在市场上快速流通,进而发挥抵押权的流通投资功能。证券化使抵押权在市场上具有可流通性和投资性,这是近现代国际民法的一种发展趋势。传统的抵押权坚守附随性原则,以担保债权清偿为目标,在设定、移转、消灭上从属于主债权。1但随着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运行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融资对任何经济体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作为资本市场里重要一环——商业银行的大量信贷活动往往是以不动产抵押作为担保的,2这使得不动产抵押权成为资本市场中资金流通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证券化使原来绝对附随于被担保主债权的抵押权相对独立于债权,进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投资客体在市场上流通,这既有利于拓宽有产者的投资渠道,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本文以“构建我国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制度的探讨”为题,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不动产抵押权的证券化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探讨该制度在我国的构建,以期为民法典物权编的编纂提供有益借鉴。本文第一部分就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涵义、特征、理论基础及价值进行详细分析,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第二部分主要通过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对比来阐述我国建立该制度的意义。第三部分深入分析我国设立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制度的主要困难。第四部分介绍评析域外抵押权证券化的立法例及启示。第五部分提出关于我国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基础制度设计。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概述
(一)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概念和特征
1. 概念界定
2. 特征
(二) 抵押权证券化与其它概念的比较
1. 抵押权证券化与资产证券化
2. 抵押权证券化与抵押贷款证券化
3.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与其它抵押权证券化
(三)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理论基础和价值
1. 理论基础
2. 价值
二、我国建立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制度的意义
(一) 现有抵押制度的短板
(二)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目的
(三)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在现实中的需求
(四) 我国设立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制度的可行性
1. 制度基础
2. 理论基础
3. 现实基础
三、我国设立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制度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 立法上的障碍
(二) 理论上的障碍
(三) 技术设计上的障碍
四、域外抵押权证券化的立法例及启示
(一) 德国的抵押权证券化制度
1. 概述
2. 具体制度
(二) 日本的抵押权证券化制度
1. 概述
2. 具体制度
(三) 德日两国抵押权证券化模式的对比评析
(四) 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五、我国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基本制度设计
(一)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制度的原则
(二)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制度的具体构建
1. 立法模式选择与现有抵押权制度的协调
2.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性质和用途
3.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法律关系
4.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登记制度
5. 完善监管制度
6. 证券式抵押权的成立和移转
7. 证券式抵押权的风险控制和救济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5844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概述
(一)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概念和特征
1. 概念界定
2. 特征
(二) 抵押权证券化与其它概念的比较
1. 抵押权证券化与资产证券化
2. 抵押权证券化与抵押贷款证券化
3.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与其它抵押权证券化
(三)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理论基础和价值
1. 理论基础
2. 价值
二、我国建立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制度的意义
(一) 现有抵押制度的短板
(二)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目的
(三)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在现实中的需求
(四) 我国设立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制度的可行性
1. 制度基础
2. 理论基础
3. 现实基础
三、我国设立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制度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 立法上的障碍
(二) 理论上的障碍
(三) 技术设计上的障碍
四、域外抵押权证券化的立法例及启示
(一) 德国的抵押权证券化制度
1. 概述
2. 具体制度
(二) 日本的抵押权证券化制度
1. 概述
2. 具体制度
(三) 德日两国抵押权证券化模式的对比评析
(四) 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五、我国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基本制度设计
(一)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制度的原则
(二)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制度的具体构建
1. 立法模式选择与现有抵押权制度的协调
2.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性质和用途
3.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法律关系
4.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登记制度
5. 完善监管制度
6. 证券式抵押权的成立和移转
7. 证券式抵押权的风险控制和救济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峻岭;;浅谈《物权法》中涉及抵押权的有关条款[J];法制与社会;2014年07期
2 陈业业;;论抵押物的转移与抵押权的效力[J];法制与社会;2013年35期
3 黄志萍;;刍议《物权法》对担保制度的完善与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4 张水英;;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与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5 尹田;;抵押权效力若干问题研究[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6 陈华彬;;从保全抵押权到流通抵押权——基于对德国不动产担保权发展轨迹的研究[J];法治研究;2012年09期
7 张水英;张筱峰;;基于抵押权证券化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创新研究[J];求索;2011年05期
8 徐国亮;杨同兰;;流通抵押权的理论原脉及实践借鉴[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9 胡志成;卜兆刚;;资产证券化中资产抵押权从属性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10 闫浩;;简述最高额抵押[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梦梦;论流通抵押制度及其在中国的构建[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戴丽丹;论抵押权的证券化[D];甘肃政法学院;2014年
3 张文;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5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7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