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王某某诉歌力思公司和银泰公司等侵害商标权纠纷案评析

发布时间:2020-11-09 13:09
   我国现行商标法实行注册在先原则,利益驱使一些个人和企业在恶意抢注他人在先使用的商标、字号后漫天要价转让和提起诉讼以他人侵权为由要求赔偿。“王某某诉歌力思公司、银泰百货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曹某某诉乐清绿森公司、天猫网络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及“太川包装机械公司与李某某侵害商标权纠纷”正是恶意抢注他人企业字号、商标后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的案件。作为主要案例分析的“王某某诉歌力思公司、银泰百货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有三个争议焦点,被告歌力思公司是否拥有合法在先权利;原告的注册涉案商标和诉讼是否具有恶意;歌力思公司是否构成侵权以及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首先,被告歌力思公司企业名称登记和使用时间均早于原告商标申请注册日期,被告对其字号使用多年且具有较大影响力,应当认为被告对其字号拥有合法在先权利。其次,原告王某某和被告歌力思公司经营范围和地域相近,且原告反复多次将“歌力思”及其相近的多个标识申请在歌力思公司经营范围内的女装及提包等商品上,可以认为原告申请商标和提起诉讼的行为存在主观恶意。再次,歌力思公司的合法在先权利可以对抗王某某的注册商标权,而王某某擅自使用被告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字号,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禁止行为,有违诚实信用原则。最后,由于我国法律目前对商号权的保护未明确规定,而良好的商标商号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利益驱动一些企业个人进行恶意抢注。在将他人的商标商号抢注的侵权行为制裁与保护的规定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最后的兜底原则,在知识产权领域案件审理的价值引导作用更为突出。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43;D92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基本案情
    2.1 主案例“歌力思案”基本情况
    2.2 次案例一“贝嘉琦案”基本情况
    2.3 次案例二“太川案”基本情况
第3章 争议焦点
    3.1 被告是否对涉案商标享有合法在先权利
        3.1.1 否定说
        3.1.2 肯定说
    3.2 原告取得和行使涉案商标的行为是否存在恶意
        3.2.1 否定说
        3.2.2 肯定说
    3.3 被告是否构成侵权和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3.1 否定说
        3.3.2 肯定说
第4章 案件评析
    4.1 被告对涉案商标享有合法在先权利
        4.1.1 在先权利应包括商号权
        4.1.2 被告歌力思公司对“歌力思”享有合法的在先权利
    4.2 原告申请涉案商标的行为实非善意
        4.2.1 在划分恶意与正当时需要保持平衡
        4.2.2 认定恶意需要综合客观事实来推定行为人的主观
        4.2.3 原告王某某申请涉案商标的行为难谓善意
    4.3 被告歌力思公司不构成侵权且不承担责任
        4.3.1 被告的在先权利能够对抗原告的注册商标权
        4.3.2 原告王某某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4.3.3 被告歌力思公司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4.4 拓展思考
        4.4.1 商号权和商标权的冲突解决之道
        4.4.2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得到的利益不应受到保护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言胜;;商标权人鉴定结论的证据类型与审查认定[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期

2 蒋小慧;域名持有人与商标权人的利益平衡[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冯晓青;商标的财产化及商标权人的“准作者化”——商标权扩张理论透视[J];中华商标;2004年07期

4 ;加强执法力度依法审判商标案件[J];人民司法;1997年04期

5 周汝成;商标法[J];中国工商;1988年07期

6 方鹏;谈国际反仿冒战[J];国际贸易问题;1988年03期

7 赵丽莉;高山行;;驰名商标权人责任承担的法经济学思考[J];商业研究;2006年11期

8 赵丽莉;张丽;;驰名商标权人责任承担的法经济学浅探——由雀巢事件谈起[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刘元;商标权人怎样打击商标侵权?[J];税收与社会;2000年08期

10 黄武双;黄骥;;以美国规则为借鉴计算商标权人的实际损失[J];人民司法;2015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小武;商标反淡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叶强;我国商标侵权治理的制度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高荣林;知识产权与表达自由:冲突与契合之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弈通;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权利穷竭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秦洁;商标淡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刘维;商标财产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颖;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在我国的困境及解决[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

2 傅一椰;王某某诉歌力思公司和银泰公司等侵害商标权纠纷案评析[D];湖南大学;2018年

3 史惠瑄;商品重新包装中商标权用尽原则的适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

4 徐霄;商标反向混淆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赵亚军;美国商标灰色市场的法律规制与中国企业的策略[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6 袁湘;论商标权用尽[D];湘潭大学;2015年

7 张奋强;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方阳;论商标与域名的冲突及解决[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9 田峰磊;论商标反向混淆的法律规制[D];河北经贸大学;2015年

10 陈冰洁;网络交易平台的商标帮助侵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6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76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4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