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分研究 ——以建筑工程保证金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0-12-12 15:50
  建筑工程保证金,是指为保障建筑工程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在建设工程的不同阶段——投招标阶段、工程施工建设阶段、工程缺陷责任阶段,特定的义务人向特定的权利人提交的具有特定性质与目的的金钱之债。收取建筑工程保证金的一方为债权人,缴纳建筑工程保证金的一方为债务人。我国关于建筑工程保证金方面的法律条文较少。故其在实务中体现出保证金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特点。招标人、投标人、发包人、承包人、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对建筑工程保证金的理解各有不同,造成司法实践对案件的区分存在很大争议。合同欺诈和合同诈骗罪的区分在实践中存在巨大困惑,虽理论界存在各种观点,但可操作性并不强,加以建筑工程保证金本身的复杂性,造成其区分更加困难。对此,本文的写作重点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对现有研究的述评。本文从建筑工程保证金的典型案例出发,分析控辩审三方的观点,发现其在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上存在问题,并且,该问题不能运用现有研究来解决。二是提出建筑工程保证金“非法占有目的”的具体认定标准。并且,提出应先在程序上运用司法推定,再用标准综合判断推定事实(“非法占有目的”)的真假。本文除引言外,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典型案例与问题梳理...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典型案例与问题梳理
    (一)典型案例
        1.典型案例一:王某先合同诈骗案
        2.典型案例二:禹某合同诈骗罪案
        3.典型案例三:赵某贵、石某磊合同诈骗罪案
        4.典型案例四:柳某美合同诈骗罪案
    (二)问题梳理
二、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界限研究述评
    (一)合同欺诈的基本理论
        1.定义
        2.成立要件
    (二)合同诈骗罪的基本理论
        1.立法溯源
        2.定义
        3.构成要件
    (三)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界限
        1.现有研究介绍
        2.现有研究评价
三、骗取建筑工程保证金行为之定性分析
    (一)建筑工程保证金之法律性质
    (二)骗取建筑工程保证金行为之“非法占有目的”判断
        1.项目的真实性
        2.行为人的主体资格与履约能力
        3.行为人的实际履行情况
        4.行为人未履约的原因与事后态度
    (三)“非法占有目的”标准的综合运用
        1.程序上采用司法推定
        2.“非法占有目的”标准的实践运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推定规则[J]. 李明.  法学杂志. 2013(10)
[2]建设工程保证金法律实务问题探析[J]. 徐江.  中国招标. 2012(29)
[3]论诈骗犯罪主观目的的认定[J]. 高铭暄,孙道萃.  法治研究. 2012(02)
[4]欺诈的界分[J]. 徐志军,张传伟.  政法论坛. 2006(04)
[5]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界限分析[J]. 齐章安,周少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05)
[6]试论合同诈骗罪[J]. 夏朝晖.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7(04)

硕士论文
[1]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之探讨[D]. 赵小堙.兰州大学 2013
[2]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比较之研究[D]. 林如鹏.华东政法大学 2012
[3]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民事欺诈行为之辨析[D]. 厉国英.吉林大学 2011
[4]合同诈骗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D]. 谌黔蓉.贵州大学 2009
[5]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界限[D]. 许立鲲.吉林大学 2008
[6]合同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研究[D]. 丁尚阁.西南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12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912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1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