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以物抵债效力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10:43
  以物抵债,作为一种债务的变通清偿方式,指当事人双方达成的以他种给付代替原定给付的协议,近年来在我国民事领域中被广泛采用,并且有日渐增多和不断扩张的趋势,我国没有以物抵债的制度性规定,通常采用代物清偿作为参考,学界和实务界对其性质和效力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牵涉到在司法审判当中可能出现同案不同判的问题,加之名为以物抵债的虚假诉讼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以物抵债效力裁判的混乱。以物抵债在实践中存在让与担保、新债清偿和流质契约等不同的法律形态,因此有必要分别加以研究,本文讨论了以物抵债的基本理论,肯定了其独立的价值,通过在债法范围内讨论以物抵债的效力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以物抵债效力规制的建议。本文分为以下五个章节:本文第一章从两个以物抵债审判实例入手,引出以物抵债的效力问题,并对以物抵债概念的进行界定,阐述其构成要件、产生原因,并提出以物抵债的主要分类及在效力层面上的意义。本文第二章对以物抵债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评析,包括对于以物抵债行为的基本属性认识、法律定性的主要学说以及有关诺成性与实践性的辨析,并阐释了上述性质与效力认定的关系。本文第三章通过对近年来在法院审判案例中所常见的、分别表现...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以物抵债行为概述
    1.1 以物抵债问题的提出
    1.2 以物抵债概念的厘清
        1.2.1 以物抵债的含义
        1.2.2 以物抵债的构成要件
    1.3 以物抵债的正当性分析
        1.3.1 以物抵债的成因
        1.3.2 以物抵债的理论依据
    1.4 以物抵债的类型化梳理
        1.4.1 以物抵债的主要分类
        1.4.2 类型化在效力层面的意义
第2章 以物抵债行为法律性质评析
    2.1 以物抵债行为的基本属性
        2.1.1 以物抵债的有因性
        2.1.2 以物抵债的从属性
        2.1.3 以物抵债的无偿性
    2.2 以物抵债行为的法律定性
        2.2.1 “合同契约论”通说
        2.2.2 “处分行为论”新见解
    2.3 效力认定的实践性与诺成性之辩
        2.3.1 以物抵债实践性的否认
        2.3.2 以物抵债诺成性之肯定
第3章 不同法律形态以物抵债之效力论
    3.1 让与担保型以物抵债的效力
        3.1.1 让与担保的特征和作用
        3.1.2 让与担保型以物抵债效力分析
    3.2 新债清偿型以物抵债的效力
        3.2.1 新债清偿的特征与立法
        3.2.2 新债清偿型以物抵债效力分析
    3.3 流质契约型以物抵债的效力
        3.3.1 流质契约的特征和分类
        3.3.2 流质契约型以物抵债效力分析
第4章 以物抵债效力认定的特殊问题
    4.1 以物抵债替代物的瑕疵问题
        4.1.1 替代物上存在权利竞合
        4.1.2 将禁止担保物作为替代物
    4.2 损害第三人及公共利益的情形
        4.2.1 一物抵数债与个别清偿
        4.2.2 名为以物抵债的虚假诉讼
    4.3 特殊类型以物抵债的效力识别
        4.3.1 特殊以物抵债中的强制清算
        4.3.2 与特殊类型买卖合同的混同
第5章 完善以物抵债效力规制的构想和建议
    5.1 以物抵债效力规制的价值取向
        5.1.1 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5.1.2 合理运用意思表示的解释规则
        5.1.3 对公共利益与第三人利益的保护
    5.2 对以物抵债的立法与司法完善
        5.2.1 确立以物抵债的法律规则
        5.2.2 以指导性案例规范效力裁判
    5.3 以物抵债相关制度的创设与完善
        5.3.1 设立以物抵债真实性审查制度
        5.3.2 完善以物抵债的事后救济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物抵债的解释与构建[J]. 王洪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2]以物抵债审判实务之类型化评析[J]. 李运达,韩雪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06)
[3]论以物抵债行为的性质与效力[J]. 冯永强.  新疆社会科学. 2015(03)
[4]代物清偿法律问题研究[J]. 严之.  当代法学. 2015(01)
[5]以物抵债契约研究[J]. 施建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4(06)
[6]以物抵债之处分行为论[J]. 陈永强.  法学. 2014(11)
[7]论新债清偿[J]. 房绍坤.  广东社会科学. 2014(05)
[8]以物抵债协议不宜认定为流质契约[J]. 刘琨.  人民司法. 2014(02)
[9]以物抵债的性质及法律规制——兼论虚假诉讼的防范[J]. 夏正芳,潘军锋.  人民司法. 2013(21)
[10]后让与担保:一个正在形成的习惯法担保物权[J]. 杨立新.  中国法学. 2013(03)

硕士论文
[1]流质条款的司法现状分析[D]. 葛林枫.昆明理工大学 2017
[2]以物抵债研究[D]. 李虹俐.吉林大学 2017
[3]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性质[D]. 周俊东.吉林大学 2017
[4]司法实践背景下的让与担保效力研究[D]. 徐军辉.南京大学 2017
[5]论以物抵债[D]. 梁海达.江西理工大学 2016
[6]以物抵债契约之类型化研究[D]. 方豪.东南大学 2016
[7]论以物抵债协议的定位及法律效力[D]. 郑波泉.华东政法大学 2016
[8]论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效力[D]. 邓成燕.西南政法大学 2015
[9]以物抵债契约研究[D]. 袁玉金.西南政法大学 2015
[10]论以物抵债[D]. 周显卓.昆明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23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923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7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