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比较与立法选择

发布时间:2021-01-08 18: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出台后,民法分则中合同编的编纂也已经展开,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在合同编立法中应如何安排值得探讨。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是两种相似的制度。首先,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这两种制度的渊源及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与对比,分析其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将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和预期违约制度分别与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与普通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予以比较,以便更好地研究我国对于这两种制度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两种制度未来立法选择的建议。 

【文章来源】: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0(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不安抗辩权理论
    (一)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渊源
    (二)不安抗辩权的构成条件
二预期违约理论
    (一)预期违约制度的渊源
    (二)预期违约的构成条件
        1. 明示预期违约的构成条件。
        2. 默示预期违约的构成条件。
三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的比较
    (一)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的相同点
    (二)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的区别
四我国《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与预期违约制度
五完善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的建议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合同法》中不安抗辩和预期违约的关系及其协调[J]. 赵文萍.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11)
[2]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的法律经济学分析[J]. 任文松,王晓.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7(12)

硕士论文
[1]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比较研究[D]. 于媛媛.华东政法大学 2013
[2]预期违约救济制度研究[D]. 朱丽.重庆大学 2012
[3]不安抗辩权制度与预期违约制度比较研究[D]. 吴琼波.西南政法大学 2012
[4]执行和解中不安抗辩程序的设置[D]. 施佳黎.复旦大学 2008
[5]预期违约制度及其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运用[D]. 肖明.上海交通大学 2007
[6]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之比较[D]. 范芙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65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965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4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