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权作为新兴权利之法理反思与证成
发布时间:2021-04-16 14:04
关于个人信息权是否以及为何成为新兴权利这一命题的学理讨论与理论证成,首先,需要讨论个人信息与权利之间相勾连的逻辑及其背后的学理,亦即个人信息进入到权利的正当性问题;其次,需要阐明个人信息权何以成为新兴权利判断标准、个人信息权作为权利的新兴性特征、个人信息权作为新兴权利之利益内容的特殊性,以及个人信息权作为新兴权利之意志导向的特殊性;最后,还需从作为新兴权利的个人信息权的学理证成与限定、个人信息权的权利构造,以及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内容的独特性等几个层面,就个人信息权作为新兴权利的证成作进一步的法理阐释。
【文章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个人信息如何与权利相勾连
(一)进入到我国法律保护视域的个人信息
(二)个人信息保护应当成为权利的正当性理据
三、个人信息权何以成为新兴权利
(一)新兴权利及其判断标准
(二)个人信息权作为权利的新兴性
(三)个人信息权作为新兴权利之利益论及其内容的特殊性
(四)个人信息权作为新兴权利之意志导向的特殊性
四、作为新兴权利的个人信息权
(一)作为新兴权利的个人信息权的学理证成与限定
(二)个人信息的权利构造
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与行为主义规制[J]. 丁晓东. 法学家. 2020(01)
[2]个人信息权作为民事权利之证成:以知识产权为参照[J]. 吕炳斌. 中国法学. 2019(04)
[3]论个人信息人格利益的隐私本质[J]. 房绍坤,曹相见.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04)
[4]新兴(新型)权利的证成标准[J]. 雷磊. 法学论坛. 2019(03)
[5]论作为新兴权利的代际权利——从人类基因编辑事件切入[J]. 钱继磊. 政治与法律. 2019(05)
[6]刑法视野下公民个人信息法益重析及范围扩充[J]. 高楚南.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02)
[7]个人信用信息法益及刑法保护:以互联网征信为视角[J]. 张勇. 东方法学. 2019(01)
[8]论个人信息权的基本范畴[J]. 叶名怡. 清华法学. 2018(05)
[9]权利的内在伦理解析——基于新兴权利引发权利泛化现象的反思[J]. 王方玉. 法商研究. 2018(04)
[10]人的“主体性”的再造——基因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人权理论的重大挑战[J]. 陈姿含.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8(03)
本文编号:3141570
【文章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个人信息如何与权利相勾连
(一)进入到我国法律保护视域的个人信息
(二)个人信息保护应当成为权利的正当性理据
三、个人信息权何以成为新兴权利
(一)新兴权利及其判断标准
(二)个人信息权作为权利的新兴性
(三)个人信息权作为新兴权利之利益论及其内容的特殊性
(四)个人信息权作为新兴权利之意志导向的特殊性
四、作为新兴权利的个人信息权
(一)作为新兴权利的个人信息权的学理证成与限定
(二)个人信息的权利构造
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与行为主义规制[J]. 丁晓东. 法学家. 2020(01)
[2]个人信息权作为民事权利之证成:以知识产权为参照[J]. 吕炳斌. 中国法学. 2019(04)
[3]论个人信息人格利益的隐私本质[J]. 房绍坤,曹相见.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04)
[4]新兴(新型)权利的证成标准[J]. 雷磊. 法学论坛. 2019(03)
[5]论作为新兴权利的代际权利——从人类基因编辑事件切入[J]. 钱继磊. 政治与法律. 2019(05)
[6]刑法视野下公民个人信息法益重析及范围扩充[J]. 高楚南.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02)
[7]个人信用信息法益及刑法保护:以互联网征信为视角[J]. 张勇. 东方法学. 2019(01)
[8]论个人信息权的基本范畴[J]. 叶名怡. 清华法学. 2018(05)
[9]权利的内在伦理解析——基于新兴权利引发权利泛化现象的反思[J]. 王方玉. 法商研究. 2018(04)
[10]人的“主体性”的再造——基因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人权理论的重大挑战[J]. 陈姿含.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8(03)
本文编号:3141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14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