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9 03:5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社交、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都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渠道,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个人信息的收集、复制、传播的十分快且方便,这样极易导致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所滥用和买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面临如此严峻的个人信息保护形势,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已经容不得我们有所懈怠,急需制定专门的法律对个人信息加以保护。虽然民法中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但是个人信息保护所体现出来的不仅只是民法的问题,要想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能只依赖于民法的保护,还需要综合各个部门法对个人信息进行更全面的保护。目前,一方面,由于我国仍然没有制定出来一部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另一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所带来的是分散的、效力层次低的问题,结合我国实践中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与不足,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从而更好的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因此,制定一部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不仅有利于公民的人权和人格尊严等权利得以实现,进而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宁,最终有利于国家安全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本文共分为三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其中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文章来源】: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和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2 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概述
2.1 个人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1.1 个人信息的概念
2.1.2 个人信息的特征
2.1.3 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的区分
2.2 互联网个人信息之特点
2.2.1 数字化
2.2.2 深度化
2.2.3 智能化
2.2.4 系统化
2.3 互联网个人信息侵权之特点
2.3.1 侵权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2.3.2 侵权责任主体更加多元化
2.3.3 侵犯网络隐私权更加复杂
2.4 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意义
2.4.1 有利于规范网络空间秩序
2.4.2 有利于构建法治化网络社会
2.4.3 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
3 国外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借鉴
3.1 欧盟统一立法模式
3.2 美国行业自律模式
3.3 日本安全港模式
4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及不足
4.1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
4.1.1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宪法依据
4.1.2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
4.1.3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依据
4.2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之不足
4.2.1 缺乏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4.2.2 互联网行业个人信息监管问题
4.2.3 网络运营者滥用个人信息
4.2.4 个人信息侵权投诉救济难
5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之完善
5.1 完善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体系
5.1.1 确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
5.1.2 制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5.2 完善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
5.2.1 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与监管机构
5.2.2 建立信息主体监督和网络举报平台
5.2.3 设立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机构
5.3 加强互联网个人信息相关行业自律
5.3.1 明确互联网行业人员的义务
5.3.2 建立有效的第三方监督机制
5.3.3 提高相关行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行业标准
5.3.4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
5.4 完善互联网个人信息投诉救济受理机制
5.4.1 设立网络投诉受理窗口
5.4.2 建立便捷高效的诉讼救济机制
5.4.3 引入个人信息集体诉讼机制
5.4.4 确立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严防个人信息泄露,须关紧“潘多拉”魔盒[J]. 蔡恩泽. 互联网天地. 2018(11)
[2]个人信息保护要果断按下“法治键”[J]. 刘野. 人民论坛. 2018(20)
[3]识别与再识别:个人信息的概念界定与立法选择[J]. 齐爱民,张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4]探索激励相容的个人数据治理之道——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方向[J]. 周汉华. 法学研究. 2018(02)
[5]大数据环境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的应然转向[J]. 敬力嘉. 法学评论. 2018(02)
[6]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公民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J]. 曹韫芝. 法制博览. 2018(05)
[7]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及对策[J]. 吴铮.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8]大数据时代网络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域外法律制度比较与启示[J]. 徐畅.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8(01)
[9]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J]. 刘宇辰. 中国高新区. 2018(04)
[10]研究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J]. 唐磊.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04)
博士论文
[1]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民法保护[D]. 任龙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2]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 李媛.西南政法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构想[D]. 韩飞.吉林财经大学 2017
[2]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研究[D]. 卢晨.山东大学 2017
[3]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法理研究[D]. 张帆.山西大学 2015
[4]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构建[D]. 孙鹏.华东政法大学 2015
[5]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与信息自由权关系问题的法律研究[D]. 宋兰兰.南昌大学 2017
[6]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 颉翔.北京交通大学 2014
[7]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法理分析[D]. 王丽.中南民族大学 2013
[8]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研究[D]. 迟琼.辽宁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66791
【文章来源】: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和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2 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概述
2.1 个人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1.1 个人信息的概念
2.1.2 个人信息的特征
2.1.3 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的区分
2.2 互联网个人信息之特点
2.2.1 数字化
2.2.2 深度化
2.2.3 智能化
2.2.4 系统化
2.3 互联网个人信息侵权之特点
2.3.1 侵权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2.3.2 侵权责任主体更加多元化
2.3.3 侵犯网络隐私权更加复杂
2.4 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意义
2.4.1 有利于规范网络空间秩序
2.4.2 有利于构建法治化网络社会
2.4.3 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
3 国外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借鉴
3.1 欧盟统一立法模式
3.2 美国行业自律模式
3.3 日本安全港模式
4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及不足
4.1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
4.1.1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宪法依据
4.1.2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
4.1.3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依据
4.2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之不足
4.2.1 缺乏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4.2.2 互联网行业个人信息监管问题
4.2.3 网络运营者滥用个人信息
4.2.4 个人信息侵权投诉救济难
5 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之完善
5.1 完善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体系
5.1.1 确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
5.1.2 制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5.2 完善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
5.2.1 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与监管机构
5.2.2 建立信息主体监督和网络举报平台
5.2.3 设立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机构
5.3 加强互联网个人信息相关行业自律
5.3.1 明确互联网行业人员的义务
5.3.2 建立有效的第三方监督机制
5.3.3 提高相关行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行业标准
5.3.4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
5.4 完善互联网个人信息投诉救济受理机制
5.4.1 设立网络投诉受理窗口
5.4.2 建立便捷高效的诉讼救济机制
5.4.3 引入个人信息集体诉讼机制
5.4.4 确立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严防个人信息泄露,须关紧“潘多拉”魔盒[J]. 蔡恩泽. 互联网天地. 2018(11)
[2]个人信息保护要果断按下“法治键”[J]. 刘野. 人民论坛. 2018(20)
[3]识别与再识别:个人信息的概念界定与立法选择[J]. 齐爱民,张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4]探索激励相容的个人数据治理之道——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方向[J]. 周汉华. 法学研究. 2018(02)
[5]大数据环境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的应然转向[J]. 敬力嘉. 法学评论. 2018(02)
[6]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公民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J]. 曹韫芝. 法制博览. 2018(05)
[7]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及对策[J]. 吴铮.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8]大数据时代网络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域外法律制度比较与启示[J]. 徐畅.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8(01)
[9]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J]. 刘宇辰. 中国高新区. 2018(04)
[10]研究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J]. 唐磊.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04)
博士论文
[1]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民法保护[D]. 任龙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2]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 李媛.西南政法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构想[D]. 韩飞.吉林财经大学 2017
[2]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研究[D]. 卢晨.山东大学 2017
[3]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法理研究[D]. 张帆.山西大学 2015
[4]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构建[D]. 孙鹏.华东政法大学 2015
[5]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与信息自由权关系问题的法律研究[D]. 宋兰兰.南昌大学 2017
[6]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 颉翔.北京交通大学 2014
[7]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法理分析[D]. 王丽.中南民族大学 2013
[8]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研究[D]. 迟琼.辽宁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66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16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