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国家腐败治理体系中的民事治理——基于欧盟《反腐败民法公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7-01 13:49
  《反腐败民法公约》作为迄今为止最早且最全面的民事反腐败法律文件,其中蕴含的民事治腐思路及举措为欧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国吸纳借鉴。民事治腐在事前预防、腐败发现、打击腐败以及事后受害人权利的救济、腐败资产的追回等腐败治理各环节中,均体现出刑法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对中国特色反腐败治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当在立足于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化解治腐观念固化下民事法律制度缺失等障碍,完成"硬性反腐"向"软硬兼顾"的观念转变,推进反腐败领域民商事阶段性立法,加强民事治腐手段的常态化运用,以完善反腐败民事治理机制,推动国家反腐败治理体系的完善。 

【文章来源】: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0,(05)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欧盟《民法公约》民事治腐的基本概述
    (一)《民法公约》民事治腐的思路概况
        1.及时、有效、充分的受害人权利救济机制
        2.健全的社会监督、预防机制
    (二)《民法公约》民事治腐的成效及影响
二、我国借鉴《民法公约》民事治腐的必要性
    (一)吸纳民间反腐力量,扩大反腐败阵营
    (二)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明确腐败行为人民事责任
    (三)丰富境外资产追回的战略选择,提升资产追回率
三、借鉴《民法公约》民事治腐的现实障碍及可行性
    (一)现实障碍:治腐观念固化下民事反腐法律制度的缺失与实践困境
        1.反腐败观念转变困难
        2.反腐败民事立法缺失
        3.腐败行为受害人难以确定
    (二)可行性:法律框架契合下的域内外司法实践经验的累积
        1.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并不排斥采取民法打击腐败
        2.我国司法实践中早已存在采取民事治腐的实例
四、《民法公约》民事治腐启示下我国腐败治理体系的完善
    (一)完成“硬性反腐”到“软硬兼顾”的观念转变
        1.反腐主体由“单一治理”向“多元监督”转变
        2.反腐策略由“偏重惩治”向“惩预并重”转变
    (二)推进反腐败领域民商事阶段性立法
        1.整合我国现有民事规范以填补反腐败民事立法的缺失
        2.加速反腐败领域的民商事分散式立法
    (三)加强民事治腐手段的常态化运用
        1.打造跨境追赃领域刑民协作的联动格局
        2.形成商业贿赂犯罪领域刑民互助的反腐合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盟的廉政治理及其启示[J]. 杨娜.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2]我国商业贿赂民事救济之不足及完善[J]. 王胜伟,徐丽媛.  政法学刊. 2013(01)
[3]构建中国特色刑事特别程序[J]. 陈卫东.  中国法学. 2011(06)
[4]论商业贿赂的民事责任[J]. 冉传慧,谭明.  知识经济. 2010(03)
[5]以政党为中心:中国反腐败体系的建构及其基本框架[J]. 林尚立.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04)
[6]网络反腐的功能及其完善对策[J]. 牛先锋.  理论视野. 2009(05)
[7]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民事机制[J]. 范红旗,王盛菊.  政治与法律. 2009(03)
[8]通过民事诉讼从国外追回资产问题研究[J]. 黄风.  比较法研究. 2008(01)
[9]论构筑反腐败的制度平台[J]. 何增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1(06)



本文编号:3259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259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3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