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1-07-01 15:19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最初产生于普鲁士法前期的异议登记制度,随着世界历史的不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本和我国的台湾地区都先后对这一登记制度进行了规定。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活动逐渐增多,交易形式也日渐复杂化,预告登记制度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而出现的。其刚开始设置的目的,重点是在商品房预售范畴予以运用,以便保障交易安全,避免一房二卖的情况。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存在有效的维护了交易市场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也更大限度的保护了房屋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对维护公示公信原则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积极效果。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预告登记制度开始更多的运用到其他不动产交易范畴里,而且新型的交易形式、种类对预告登记制度的需求和考验也越来越大。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预告登记制度,相应的,目前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不足之处,通过司法及实际生活的不断验证,也更加显著。虽然我国也正在通过条例、实施细则、司法解释等诸多国家、地方的法律形式予以补充、完善,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预告登记制度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国亟需通过向域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完善预告登记制度学习,以保障权利人权益,维护交易安全和经济秩序。本文正文部分一共分...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界定
        1.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2.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法律性质
    (二)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与类似登记制度的比较
        1.预告登记与本登记
        2.预告登记与异议登记
        3.预告登记与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
    (三)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历史渊源及重要意义
        1.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历史渊源
        2.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具体规定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具体规定
        1.我国法律法规对预告登记制度的相关规定
        2.对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相关法律规定的分析
    (二)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1.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
        2.预告登记的效力规定不全面
        3.预告登记的失效规定不明
三、各国家和地区的预告登记制度及启示
    (一)各国家和地区关于预告登记制度的适用范围的规定
        1.德国的预告登记制度的适用范围
        2.我国台湾地区和瑞士的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
        3.日本“假登记”的适用范围
    (二)各国家和地区关于预告登记制度的法律效力的规定
        1.预告登记的权利保全效力
        2.预告登记的顺位保全效力
        3.预告登记的破产保护效力
        4.预告登记对抗公权力的效力
    (三)各国家和地区关于预告登记制度的失效的规定
        1.德国预告登记制度的失效规定
        2.日本“假登记”的失效规定
        3.我国台湾地区预告登记的失效规定
    (四)各国家和地区预告登记制度的启示
        1.预告登记适用范围方面规定的启示
        2.预告登记法律效力方面规定的启示
        3.预告登记失效方面规定的启示
四、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路径
    (一)扩大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
        1.以不动产物权取得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
        2.以不动产物权变更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
        3.以不动产物权消灭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
        4.附条件附期限的债权请求权
        5.不应当纳入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的权利
    (二)增强预告登记的法律效力
        1.增强预告登记的保全权利效力
        2.明确预告登记的顺位保全效力
        3.明确预告登记的破产保护效力
        4.明确预告登记制度在对抗公权力方面的效力
    (三)明确预告登记的失效制度
        1.完善规定预告登记制度的失效事由
        2.增加预告登记的注销登记规定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259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259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5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