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的实践、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21-10-11 16:31
  非遗的商标保护模式具有重要价值。通过12123条非遗商标检索数据的定量分析,发现实践中将非遗符号注册为商标的现象已大量存在,且呈现快速增加趋势。非遗商标总体注册成功率较高。非遗商标申请中由企业和个人申请的一般商标占比很大,由协会、政府或事业单位申请的集体和证明商标占比极低,说明非遗商标申请更具私人性和分散性,由协会、政府或事业单位统一组织非遗的商标法保护不充分。另外,非遗商标申请中存在太多与非遗内涵不相关的申请,甚至可能构成贬损性、欺骗性、代理机构以及恶意申请,极可能造成对非遗内涵的歪曲、侮辱或淡化。显著性问题对非遗商标申请的阻碍部分程度上存在,而显著性判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更值得关注。权利人缺位和制度缺位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目前形势,应通过积极利用现行商标法制度资源排除外部人抢注、注重非遗商标标识设计的显著性、充分发挥证明和集体商标优势以应对,还应构建"非遗符号数据库",变"事后排除机制"为"事前排除机制",统一规制非遗商标问题。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方案和实施步骤
三、非遗商标保护运行实践与问题
    (一)数据总体情况说明
    (二)非遗项目商标化总体情况———当前态势和未来趋势
    (三)非遗商标的主动和被动保护情况
    (四)非遗商标主动保护中的障碍因素考察
四、非遗商标保护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
    (二)对策建议
        1.积极利用现行商标法制度资源排除外部人抢注
        2.注重非遗商标标识设计的显著性问题
        3.充分发挥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优势
        4.建立“非遗符号数据库”,变“事后排除机制”为“事前排除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族传统医药“汤瓶八诊”商标系列诉讼案的法文化反思[J]. 胡世恩.  回族研究. 2016(02)
[2]梅村二胡商标保护战[J]. 刘亚,边惠淀.  方圆. 2016(08)
[3]论南音的商标法保护[J]. 李士林.  民族艺术研究. 2013(06)
[4]商标权制度与非物质传统资源的保护[J]. 杨建斌.  北方法学. 2010(02)
[5]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法保护模式的构建[J]. 徐辉鸿,郭富青.  法学. 2007(09)
[6]“刀郎”现象折射出的民间文艺保护问题[J]. 管育鹰.  中华商标. 2005(11)



本文编号:3430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30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b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