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型“知假买假”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8 20:40
近年来,社会上悄然出现"知假买假"这一群体,利用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诉讼途径,将索取赔偿获取利益职业化,"知假买假"案件呈逐年攀升态势,实务中涉及的专业性较强,配套法律、法规规定还不完善,缺乏统一裁判尺度等,从而引发较大争议。笔者结合司法实务,从成因、现状、困境提出深入思考,以求为实践提供借鉴。
【文章来源】:法制博览. 2020,(3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知假买假”的起源及演进
二、“知假买假”案件的实证分析
(一)“知假买假”案件概况
(二)“知假买假”案件的特点
1.生产者态度。
2.销售者态度。
三、“知假买假”诉讼审判要点及法律建议
(一)关于“知假买假”身份认定的问题
(二)“同案不同判”的问题
(三)标签、标识瑕疵认定问题
(四)惩罚性赔偿适用问题
(五)适用标准的法律理解问题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职业打假”现象法律研究[J]. 田梅. 法制与经济. 2019(07)
[2]职业打假的是非之争[J]. 刘文晖. 方圆. 2019(10)
[3]食品领域职业打假行为法律规制研究[J]. 尹红强. 食品科学. 2018(09)
[4]论“职业打假”存在的法律意义[J]. 姜玉. 法制博览. 2017(11)
本文编号:3463320
【文章来源】:法制博览. 2020,(3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知假买假”的起源及演进
二、“知假买假”案件的实证分析
(一)“知假买假”案件概况
(二)“知假买假”案件的特点
1.生产者态度。
2.销售者态度。
三、“知假买假”诉讼审判要点及法律建议
(一)关于“知假买假”身份认定的问题
(二)“同案不同判”的问题
(三)标签、标识瑕疵认定问题
(四)惩罚性赔偿适用问题
(五)适用标准的法律理解问题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职业打假”现象法律研究[J]. 田梅. 法制与经济. 2019(07)
[2]职业打假的是非之争[J]. 刘文晖. 方圆. 2019(10)
[3]食品领域职业打假行为法律规制研究[J]. 尹红强. 食品科学. 2018(09)
[4]论“职业打假”存在的法律意义[J]. 姜玉. 法制博览. 2017(11)
本文编号:3463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6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