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第二液相的加入对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25 21:41

  本文关键词: 第液相 气液体积传质系数 影响 出处:《化学工程》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搅拌罐中的水吸收CO2为研究体系,分别采用异戊醇、苯和正己烷为第2液相,通过实验考察了第2液相的加入对气液传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第2液相的加入对气液体积传质系数KLa有很大的影响,且不同的第2液相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KLa均随搅拌速度和第2液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表观气速(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而增加。KLa值可通过插值函数微商法直接测得,也可通过渗透模型计算得到。直接测得的KLa值与渗透模型计算得到的KLa值的结果吻合良好。说明了渗透模型中的计算过程适合此气液传质系统,模型中的气泡直径及气液接触面积的计算数据可为气液传质过程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Abstract]:The second liquid phase was isopentanol, benzene and n-hexane, respectively, using water absorption CO2 in stirred tank as the research system. The effect of the addition of the second liquid phase on the mass transfer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the second liquid phas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La). Under certain operating conditions, KLa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tirring speed and volume fraction of the second liquid ph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apparent gas velocity (in a certain range), the value of. KLa can be measured directly by means of interpolation function differential quotient method. The KLa values measured directly agree well with the KLa values calculated by the osmotic model,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in the permeation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is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system. The calculated data of bubble diameter and gas-liquid contact area in the model can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study of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process.
【作者单位】: 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776086)
【分类号】:TQ021.4
【正文快照】: 化工过程强化是近年来传统化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一些研究表明,一定条件下在气液二相体系中加入固体小颗粒[2]或第2液相[3-4]能够显著提高气体吸收速率。第2液相强化气液传质过程的研究首先由Kars等[5]和A lper等[6]的试验所描述。随后,Bruining等[7]和Dgaonkar等[8]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臧晓红;王军;刘延来;沈自求;;ILAR中醇及电解质对非牛顿流体中气-液传质的影响[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6年03期

2 李文秀;毕颖;于三三;纪智玲;杨立红;王哠;;第三相的加入对气液传质过程的影响[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晓兰;李文秀;陈威;张志刚;范俊刚;;加入第二液相强化气液传质[J];化工进展;2009年S2期

2 陈威;李文秀;王晓兰;于三三;于萍;;第二液相强化气体吸收传质[J];化工进展;2009年S2期

3 李文秀;陈凯;张志刚;于三三;张英;彭红;;分散液相强化微溶气体吸收的研究[J];化学工程;2010年02期

4 陈凯;李文秀;张志刚;于三三;张英;彭红;;有机分散相强化气体吸收的研究[J];现代化工;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晓兰;李文秀;陈威;张志刚;范俊刚;;加入第二液相强化气液传质[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2 陈威;李文秀;王晓兰;于三三;于萍;;第二液相强化气体吸收传质[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干佐,隋卫平,,徐桂英,曾宪诚;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J];日用化学工业;1996年05期

2 成弘,周明,许春建,余国琮;吸附剂细粉增强气液两相传质(Ⅰ)机理[J];化工学报;1999年06期

3 成弘,周明,张缨,许春建,余国琮;吸附剂细粉增强气液两相传质(Ⅱ)实验[J];化工学报;1999年06期

4 张淑华,李涛,朱炳辰,朱子彬;三相机械搅拌反应器气液传质[J];化工学报;2005年02期

5 杨卫国,王金福,王铁峰,金涌;三相循环流化床中的气液相界面积和传质系数[J];化工冶金;2000年04期

6 林成,周明,许春建,余国琮;分散第二液相对增强气液传质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2000年02期

7 吕效平;多相机械搅拌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的气

本文编号:1463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463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