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记名提单及其项下的货物交付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0 16:52

  本文选题:记名提单 切入点:物权凭证 出处:《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记名提单在海运实务的普通货物运输中被大量使用,因而有关记名提单的争议和纠纷也日益增多。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对于记名提单的规定差异很大,所以各国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也不尽一致。在研习了近期几例审判结果相异的案例后,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记名提单及其项下的货物交付问题作一番深入的研究。 笔者从记名提单与提单的关系入手,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参考国际公约、英美等主要航运国家的法律以及我国现行海商法,并结合大量典型案例,对记名提单的法律性质及其项下的货物交付义务展开论述。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记名提单的概念以及各国对于记名提单是否属于提单的规定。由于各国对此规定不同,因此笔者强调要讨论记名提单的相关问题必须明确是在何国法律框架下进行,否则讨论将因法律背景的不确定而变得不可能。 第二章从分析提单的三个基本功能入手,研究记名提单的法律性质。其中重点探讨记名提单是否具有物权凭证的属性。笔者追本溯源,从英国法的角度来考察“物权凭证”的原始含义。在明确了“Document of Title”所代表的权利之后,再根据记名提单是否可以转让,分别讨论不同法律体制下它的物权凭证属性,其中主要论述了美国、英国和我国法下记名提单是否具有物权凭证性质。 第三章是全文的重点。随着记名提单无单放货纠纷的增多,记名提单下承运人是否要凭单放货成为司法界、理论界及商贸航运界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对比国内外最新的审判司法实践,引用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对我国现行有关记名提单无单放货的法律机制进行分析和检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修改我国海商法中有关记名提单的条款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 第四章运用国际私法中的准据法理论,并援引典型案例分别论述违约和侵权两种诉因下该如何解决记名提单的法律冲突问题。最后就实践中出现的使用记名提单所带来的风险提出若干防范的建议。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earer bills of lading are widely used in the shipping practice of ordinary goods transportation. As a result, disputes and disputes concerning registered bills of lading are also increasing. However, the law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very different provisions on bills of lading. After studying several recent cases with different result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deep study on the delivery of the registered bill of lading and the goods under the bill of lading. The author start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ll of lading and bill of lading, applie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omparative law, refers t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the laws of major shipping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maritime law of our country, and combine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typical cases.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bill of lading and its obligation to deliver the goods under the bill of lading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traight bill of lading and the provisions of various countries on whether the bill of lading belongs to the bill of lading. Therefore,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at the relevant issues of bill of lading must be discussed clearly under the legal framework of the country, otherwise the discussion will become impossible because of the uncertainty of the legal background. The second chapter begin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ree basic functions of bill of lading, and studies the legal nature of bill of lading.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document of title" is investigated from the angle of English law. After the rights represented by "Document of Title" are clarified, the property of document of title under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is discussed separately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bill of lading is transferable. It mainly discusses whether the bill of lading has the property of document of title under the law of America, England and our country.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focus of the full text.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putes over the delivery of registered bills of lading, whether or not the carrier should release goods on bills of lading has become a judicial field. By comparing the latest judicial practic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iting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the author makes an analysis and review on the current legal mechanism of delivery of registered bills of lading without bills of lading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article about bill of lading in the maritime law of our country is revised. Chapter 4th applies the theory of applicable law i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Some typical cases are cited to discuss how to solve the conflict of laws between breach of contract and tort.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event the risk caused by the use of bill of lading in practice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96.19;D91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凯丽;;论记名提单下承运人无单放货与FOB卖方的风险防范[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陈芳;郑景元;;论提单的法律性质[J];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3 姜世波;;比较法方法在司法过程中的适用[J];法律适用;2011年09期

4 李伟;王沛;;国际海运货物所有权转移的物权法回归——兼评提单物权性的蜕变与重识[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5 李汪洋;;无单放货保函以及在国际石油贸易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年22期

6 缪祥露;;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刍议[J];云南农业;2011年06期

7 郝丹;;浅论无单放货的形式[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8 刘冬花;;电子提单在国际贸易中的法律应用[J];中国商贸;2011年21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孝先;;对论证无正本记名提单放货责任的辩析研究[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大荣;;关于记名提单下无单放货责任的思考[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道峰;李唯军;;对记名提单下承运人交付义务的考察[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运福;任雁冰;;记名提单下承运人是否须凭正本提单放货[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运福;任雁冰;;记名提单下承运人和记名收货人的法律地位[A];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龙玉兰;;记名提单下承运人的无单放货责任[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许光玉;龙玉兰;;提单若干法律问题的论述(之二)——银行持有提单时的权利属性及其法律地位[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常中彦;;提单质押及其权利的实现[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许光玉;龙玉兰;;提单若干法律问题的论述(之一)——有关提单的功能[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韩智;;关于记名提单下的货物交付问题[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海宝;记名提单应剔除[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主讲人 资深外贸经理人、中国首批公司律师、教授级高级经济师 冯斌;严防记名提单骗局[N];国际商报;2010年

3 中国国际商会商账管理专家组委员、中国首批公司律师、教授级高级经济师 冯斌;记名提单案例:隐形的钥匙[N];中国贸易报;2010年

4 郭峰;记名提单放行争议案案情评析[N];国际商报;2011年

5 陈三明 果平;记名提单的法律问题[N];法制日报;2003年

6 郭俊莉;记名提单应凭单放货[N];中国交通报;2004年

7 洪山;用D/A与记名提单编织的圈套[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4年

8 赵谷增;出口美国慎用记名提单[N];国际商报;2002年

9 广海;记名提单不是无单放货的理由[N];国际商报;2003年

10 ;都是美国法律惹的祸?[N];国际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蒋跃川;海上货物运输中货方诉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塔利莉;无单放货的法律规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章博;《鹿特丹规则》研究:制度创新与借鉴[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4 张进先;论无正本提单放货[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向力;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公约外部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奇;记名提单之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2 宋浩;记名提单法律规定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韩宁;记名提单无单放货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4 刘荔丹;记名提单的物权凭证属性及放货问题之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杜江;记名提单及其项下的货物交付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6 朱秀根;记名提单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7 楼见;记名提单项下的无单放货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8 薄祖稳;论记名提单制度的新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春会;电子提单物权凭证特性的法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李晓丽;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之演变[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94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594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6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