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优势产业循环经济构建——以新疆阜康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22 16:01

  本文选题:优势产业 + 循环经济 ; 参考:《干旱区地理》2008年05期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的情况下,研究区域优势产业的循环经济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运用区位商法对阜康市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根据比较优势、市场导向、产业关联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结合阜康市实际,分析得出玉米制种、无公害瓜果菜、牛羊养殖业、煤炭生产加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天然气后续精细加工业及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并就这八大优势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循环经济构建思路。
[Abstract]:Circular economy is an ideal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ircular economy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advantage industries under the bottleneck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Fukang City by using the location quotient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market orient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Fukang C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duction of maize seed, no pollution, melon, fruit and vegetable. Cattle and sheep farming, coal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coal chemical industry, non-ferrous metal smelting, oil and natural gas follow-up fine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tourism are the dominant industries, and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eight dominant industries has been carried out.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circular economy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新疆近50年LUCC与绿洲和城镇化研究(KZCX3-SW-327-04)”
【分类号】: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长益,冯良;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及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情况[J];节能与环保;2004年04期

2 王祝堂 ,郭霓 ,任柏峰;煤—电—铝—铝材一体化:中国发展铝工业最佳模式[J];世界有色金属;2003年05期

3 阎小培,,许学强;广州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变化分析——兼释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4 殷醒民;;论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的产业分工模式[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杨强;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选择与区域的协调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张落成;干旱地区土地合理利用问题研究──以新疆阜康县为例[J];干旱区地理;1994年02期

7 徐曼;什么是循环经济[J];干旱区地理;2005年04期

8 黄耀丽;吴兆宁;郑坚强;;基于区域竞争力对比的新疆旅游资源开发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6年03期

9 吕光辉;杜昕;杨建军;马媛;孟吉翔;;阜康绿洲-荒漠交错带荒漠植被群落稳定性[J];干旱区地理;2007年05期

10 吴建寨;李波;张新时;夏艳玲;崇洁;;天山北坡土地利用/覆被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J];干旱区地理;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强强;;基于Shift-share方法的安徽省产业发展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唐俊平;;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熊来平;尹小剑;;略论江西崛起的“引擎”——昌九工业走廊的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王丹,陈诗波,雷海章;湖北省农业经济的梯度定位及其战略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6 韩申山;;咸阳市城市化理论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7 熊正贤;;“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误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8 尚文婷;安放舟;;奇台县满营湖区荒漠植被群落稳定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9 李文蕙;试论皖东地区经济区划及空间结构与过程模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潘庆;张王雁;杨成凤;;国内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井百祥;刘长庚;孙红玲;;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配置模式[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陈新力;;采取三大战略突破西部经济发展的三大障碍[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何真;;“生态四川”的法制诉求[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赵书华;;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上的经验——各国经济政策、法律分析及借鉴意义[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刘国炳;;金融危机下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对策思考[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喜田;黄s

本文编号:1922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922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d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