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取得时效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3 15:47

  本文选题:取得时效 + 占有 ; 参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摘要】:从对相关制度的比较分析中可见 :在存在动产善意取得、先占以及对遗失物拾得物的占有取得等诸项制度的情况下 ,动产时效取得仍有其适用的逻辑空间 ;以不动产登记为核心的现代财产登记制度亦不能取代取得时效的适用价值 ;设立取得时效制度符合立法的效率原则。设计取得时效制度的核心问题是规范取得时效构成要件。准确界定时效完成后产生的法律后果 ,应协调取得时效与财产登记制度、取得时效与物上请求权消灭时效的关系。
[Abstract]:From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levant systems, it can be seen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existence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of movable property, preemption and possession of lost property and so on, there is still a logical space for the prescription acquisition of movable property; The modern property registration system with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as the core can not replace the applicable value of the prescription of acquisi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accords with the efficiency principle of legislation. The core problem of designing acquisitive prescription system is to standardize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acquisitive prescription. In order to define the legal consequences exactl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prescription, we should coordinate the prescription of acquisition and the system of property registr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cription of acquisition and the prescription of extinguishment of the right of claim in rem.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甘功仁,白彦,丁亮华;取得时效制度的适用性研究[J];现代法学;2002年04期

2 苏力;市场经济对立法的启示[J];中国法学;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亚琼;甘治琦;;物权法草案的中国化分析——论不动产登记部门难以统一的社会根源及其社会危害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王亚明;黄健;;民事执行裁决权配置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徐彪;;刑事侦查正当程序论——兼从效益观的角度进行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陈彤;;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7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陈平;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治勇;;信息与法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应飞虎;吴锦宇;;事实的推导、预测与发现——经济人假设作为一种信息的限度与陷阱[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周林彬;李胜兰;;法律经济学课程设计比较研究(研究报告)[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周旭亮;;法律产品的经济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胡凯;;论法经济学的两条研究路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康纪田;;限制财产权行使的法治取向[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曲振涛;周旭亮;周正;;政府采购法的经济学分析——从博弈的视角谈政府招标采购的经济效率[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任碧云;南云僧;;谁的贡献大——透过一个案例的解剖分析法经济学的制度设计思想[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叶宏伟;;立法效率的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丁茂中;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宇卿;经营者集中反垄断规制的效率抗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易继明;取得时效在民法中的功能[J];河北法学;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双喜;试论取得时效[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2 林旭霞;取得时效制度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孙志萍;应当建立取得时效制度[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海棠;论取得时效的适用性[J];前沿;2003年10期

5 李雅琴;论取得时效制度[J];律师世界;1995年12期

6 李新宇;试论民法中的取得时效制度[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蒲菊花;我国建立取得时效制度基本问题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吴国平;取得时效立法问题探讨[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王永康;取得时效制度初探[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10 赵转;取得时效的价值与体例[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光;;论修船人在船舶扣押后的船舶留置权[A];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瑞海;;专利权权属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文;漫谈取得时效制度[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杨立新 林旭霞;物权法该不该规定取得时效制度[N];检察日报;2004年

3 潘群;论取得时效制度的建立[N];江苏经济报;2004年

4 李 彬 何建华;论我国取得时效制度的建立[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尚 卫;浅析取得时效制度建立的必要性[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民法草案:保障人们尊严体面地生活[N];中国经营报;2003年

7 ;为什么规定“善意取得”[N];工人日报;2003年

8 张森;法学宝典智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9 胡建成 胡建玲;结婚八年后房屋是否成了共同财产[N];检察日报;2001年

10 徐国栋;绿色民法典:诠释民法生态主义[N];中国环境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玉珏;刑法中的财产性质及财产控制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艾新;我国取得时效制度构想[D];湘潭大学;2002年

2 周密;取得时效制度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武英林;论我国取得时效制度的法律构建[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宇;试论取得时效在我国的实践性和立法设计[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杨国蕊;取得时效制度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齐睿;取得时效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宋文彬;取得时效制度初探[D];山东大学;2011年

8 王安;论建立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9 闫彦;取得时效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10 陈定良;取得时效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25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925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d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