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生态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沉积物 + 有机污染物 ; 参考:《海洋湖沼通报》2009年03期
【摘要】:开展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分析研究是进行风险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先决条件。本文综述了生态风险分析的概念以及国内外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风险分析方法如风险商法、生态风险指数法、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沉积物质量标准和概率风险分析法,并评述了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生态风险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有机污染物生态风险分析的研究方向。
[Abstract]: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risk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decision to study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sedim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risk analysis and the main risk analysis methods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sediments, such as risk quotient method, ecological risk index method, biosediment enrichment factor, sediment quality standard and probabilistic risk analysis method.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various analytical methods are reviewed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cological risk analysis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risk analysis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the future was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6039)资助
【分类号】:X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布仁仓;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王喜龙,徐福留,李本纲,曹军,陶澍,沈伟然,赵喜梅;天津污灌区苯并(a)芘、荧蒽和菲生态毒性的风险表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4期
3 崔艳芳;滕彦国;刘晶;王金生;;土壤/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技术研究进展[J];干旱环境监测;2007年01期
4 袁旭音,王禹,陈骏,孙成,许乃政;太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5 杨宇,石璇,徐福留,陶澍;天津地区土壤中萘的生态风险分析[J];环境科学;2004年02期
6 林秀梅,刘文新,陈江麟,许姗姗,陶澍;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7 黄圣彪;王子健;乔敏;;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及其关键科学问题[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8 周芳,孙成,钟明;我国水体中苯并(a)芘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年03期
9 王伟;祁士华;苏秋克;吴辰熙;李敏;;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残留DDTs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年01期
10 丘耀文,周俊良,K.Maskaoui,洪华生,王肇鼎;大亚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其生态危害评价[J];热带海洋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晶;渤海(预期性)环境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瑞雪;范仲学;魏爱丽;蔡利娟;张斌;;山东沿海经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分析及安全性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2 李玉成;严睿文;赵彩平;;“贝类预警”技术在淮河五河段水污染物追踪中的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李玉成;张晓蕾;叶云;;淮河中游水环境中PAHs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李平;;农村饮用水源的有机农药污染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11年04期
5 曲传阳;贾凌云;;六氯苯环境清除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6 郭晶;;环境蠕变问题研究动态——天津滨海湿地退化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7 陈建军;胡祖武;刘振乾;;广州市石井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8 汤博;李俊生;罗建武;;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9 付光辉;刘友兆;;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10 赵彩平;丁毅;叶云;李玉成;;淮河中下游干流贝类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肖;周雯;郭振仁;;区域健康风险评估模式的建立与应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涂小松;;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响应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梁警丹;张继权;周道玮;;吉林省生态环境风险评价体系与模型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孙云鹏;;生态风险的气候变化情景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景宜;文彦君;;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英文)[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韩菲;尚宏志;王英艺;刘颖颖;;辽东湾及国内外海湾多环芳烃污染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7 李志伟;崔力拓;郑辉;;河北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8 李志伟;崔力拓;郑辉;;河北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滕丽华;杨季芳;;象山港沉积物中有机物的分布和生态风险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唐阵武;蒋国翔;牛军峰;;长江水系武汉段沉积物中PCBs污染及生态风险[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7暨第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利民;大河控制性影响下的陆架海沉积有机质的“源—汇”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邱桔;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3 段丽琴;渤海湾与长江口稀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变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4 付杰;淮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研究与赤泥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1年
5 尹荣尧;江苏省沿海化工业发展的环境风险格局与政策调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黄桂林;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王小雷;云南高原湖泊近现代沉积环境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许颖;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陈小燕;河口、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郑曦;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释放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亮;近海原位环境和深海低温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菌多样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段鹿杰;胶州湾湿地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焦伟;湖泊湖滨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田素娟;基于区域远期土地利用规划的黄河口湿地景观变化及保护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忠蕾;黄河三角洲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杨帆;利用牙鲆鳃细胞系和斑马鱼胚胎检测和评估青岛沿海底沉积物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胚胎致畸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柯可;多环芳烃—蒽对紫贻贝(Mytilus galloprpvincialis)生理生化效应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于鹏飞;基于区域发展的滨海湿地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肖晓彤;莱州湾沉积物主要有机物含量分布与来源解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新宇;邢台葛泉矿煤矸石山对环境污染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勇;黄河;严家平;;淮河中下游底泥中的重金属与有机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朱琳,佟玉洁;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3期
3 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布仁仓;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4 毛小苓,倪晋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5 贾振邦,梁涛,林健枝,吕凤伟;香港河流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6 王喜龙,徐福留,李本纲,曹军,陶澍,沈伟然,赵喜梅;天津污灌区苯并(a)芘、荧蒽和菲生态毒性的风险表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4期
7 叶青超;黄河断流对三角洲环境的恶性影响[J];地理学报;1998年05期
8 张路,范成新,秦伯强,朱广伟,瞿文川,王建军;太湖宜溧河水系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J];地球化学;2003年02期
9 付在毅,许学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10 杨丽原,沈吉,张祖陆,朱育新,孙庆义;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其风险性评价[J];湖泊科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峰;吴桑云;陈勇;田梓文;;胶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主要污染来源及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2 史贵涛;陈振楼;毕春娟;孙超;孙月娣;许世远;;城郊小河流沉积物吸附Pb~(2+)的动力学过程[J];环境科学;2009年06期
3 ;全国“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环境行为和污染控制”学术讨论会会议纪要[J];环境化学;1986年01期
4 杨庆霄;全国“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环境行为和污染控到”学术讨论会在杭州举行[J];海洋环境科学;1986年01期
5 吴轲;不同高度大气飘尘中有机污染物组成和生物效应对比实验通过鉴定[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0年01期
6 范元中;江苏省第二次“有机污染物优先监测”会在宁召开[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0年03期
7 滕业龙;;双组分有机相与水相之间有机污染物分配规律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2年02期
8 张明时;赵小毛;王爱民;;国产大网状树脂富集水中有机物研究[J];贵州科学;1993年02期
9 李惠平,王立新,李荣裕,,赵军福;海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J];中国环境监测;1996年04期
10 卢家鑫,张明时,王爱民,赵小毛;国内外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研究工作进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宁宁;林建斌;黄晓佳;袁东星;;整体材料为涂层固相萃取搅拌棒的制备及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王连生;张爱茜;;有机污染物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进展[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3 周启星;徐志强;;土壤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理研究与展望(摘要)[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4 周宁一;;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基因簇及其结构的比较研究[A];首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会程与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全燮;欧晓霞;牛军峰;赵旭;付洪波;;典型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光化学转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梁荣宁;宋德安;张锐明;秦伟;;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检测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傅平青;刘丛强;;水环境中溶解腐殖质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豆宝娟;李进军;郝郑平;胡琴;何炽;麻春艳;;碱改性ZSM-5分子筛吸附有机污染物苯的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郑国民;何静;王连英;;水滑石小球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郑永杰;曹向禹;赵新;张建平;武海文;;GC/MS在饮用水氧化除有机污染物研究中的应用[A];全国化工标准物质委员会二氧化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翰林;35项标准怎能查出100多种污染物[N];科技日报;2005年
2 如鹏;水中的隐患[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必强邋王芳 桂冕;太湖流域有机污染物可造肥百万吨[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POPs公约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N];中国质量报;2004年
5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金一和 范轶欧;警惕“纳米颗粒物”污染[N];大众卫生报;2006年
6 唐伟;大容量海水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在线富集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7 记者 彭丽;国务院批准《国家实施计划》[N];中国化工报;2007年
8 刘毅 赵永新;全面削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N];人民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何小龙;淮河复合污染亟待关注[N];江淮时报;2007年
10 黄业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监控与预警技术研究获进展[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晏井春;含铁化合物活化过硫酸盐及其在有机污染物修复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秀娟;典型有机污染物绿色环保分析技术与降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亚南;典型有机污染物与·OH反应速率常数的QSAR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晓栋;部分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结构—活性关系[D];南京大学;2002年
5 林海波;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陈秀琴;二元非金属掺杂TiO_2纳米管的阳极氧化法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徐立恒;有机膨润土的结构调控及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杨琛;煤中干酪根的非均质性与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行为间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9 赵学坤;有机污染物的光助Fenton法氧化降解及其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0 丁光辉;PLS和GA应用于部分有机污染物的QSAR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典型POPs的辛醇/空气分配系数的碎片常数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胡光珍;香蒲细胞色素b5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路帅;含盐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测定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王福军;大庆地区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石立杰;金属卟啉催化的致癌、致突变剂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崔琳;环境空气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及来源解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赵晓亮;纳米微孔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降解工业污水中有机污染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
本文编号:2057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05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