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3:04

  本文关键词: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土地是万物之母,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源泉。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之本。耕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耕地为人类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粮食,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全社会的进步。我国耕地总量大,但人均耕地数量少,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严重缺乏,耕地利用率存在下降趋势,耕地资源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大,土地供求矛盾加剧,我国目前必须重点妥善解决如何既要保障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用地需求,又要保护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的问题。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带来耕地利用方式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对耕地保护政策形成冲击。耕地资源被占用、面积减少、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影响严重。耕地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作为人类社会生命线的耕地,耕地质量不断恶化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本文基于耕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从法律保护的角度分析其存在的不足,首先在我国耕地法律保护理念上,引入先进的立法理念。其次,分析了法律现状上存在的问题:行政权力配置资源,忽视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片面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产权主体缺位,单纯强调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农民保护观念的淡薄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在制度上存在耕地资源的产权制度设计不合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够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缺陷,农村土地产权的流转受到限制,土地补偿费用过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再次,在我国耕地法律保护的执法上,存在执法环境不完善,执法机构设置不合理,执法队伍素质不高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我国耕地法律保护在理念、法律制度建设和执法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以下的完善建议:更新现有的立法理念,借鉴国际先进立法经验,建立完备统一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体系,完善现有耕地保护的制度,构建耕地质量保护制度,政府执政理念的完善,建立“绿色GDP”制度,逐步完善干部考核标准执法机构的完善和执法队伍的完善,提高公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并积极发展民间环保保护团体,从而完善我国耕地法律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和执法体系建设,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耕地资源 法律完善 可持续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导论10-17
  • 1.1 选题的背景10-11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促进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11
  • 1.2.2 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11
  • 1.2.3 推动我国土地管理法律的完善11-12
  • 1.2.4 促进我国的法律体制与世界各国法律接轨12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5
  • 1.3.1 国内研究状况12-13
  • 1.3.2 国外研究状况13-15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5
  • 1.4.1 研究内容15
  • 1.4.2 研究方法15
  • 1.5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15-17
  • 第二章 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17-24
  • 2.1 耕地与耕地资源17-20
  • 2.1.1 耕地的概念及内涵17
  • 2.1.2 耕地资源的内涵17-18
  • 2.1.3 耕地资源的作用18-19
  • 2.1.4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的界定19-20
  • 2.2 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20-21
  • 2.2.1 耕地总量大,人均耕地数量少20
  • 2.2.2 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20
  • 2.2.3 耕地后备资源严重缺乏20-21
  • 2.2.4 耕地利用率存在下降趋势21
  • 2.3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主要矛盾21-24
  • 2.3.1 粮食安全对耕地构成的压力21-22
  • 2.3.2 农业生产生态结构调整对耕地的压力22
  • 2.3.3 城市化对耕地造成的压力22-23
  • 2.3.4 耕地污染对耕地的压力23-24
  • 第三章 我国现行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的剖析24-35
  • 3.1 我国土地资源法律制度的总体性分析24-26
  • 3.1.1 以行政权力配置资源, 忽视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24
  • 3.1.2 片面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24-25
  • 3.1.3 土地资源产权缺乏有效的实现路径25
  • 3.1.4 单纯强调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25-26
  • 3.1.5 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26
  • 3.2 我国耕地资源法律保护外部环境差26-28
  • 3.2.1 政府执政理念不完善27
  • 3.2.2 农民保护观念的淡薄27-28
  • 3.2.3 社会关注程度不够28
  • 3.3 现有耕地资源法律制度本身不完善28-35
  • 3.3.1 耕地资源的产权制度设计不合理28-30
  • 3.3.2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不完善30
  • 3.3.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不完善30-31
  • 3.3.4 耕地质量保护制度的缺失31-32
  • 3.3.5 耕地资源保护的法律责任的不完善32-33
  • 3.3.6 耕地资源执法体制的分析33-35
  • 第四章 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35-43
  • 4.1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念研究35-39
  • 4.1.1 现有法律理念的总结35-36
  • 4.1.2 理念的创新36-39
  • 4.2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39-43
  • 4.2.1 概述39-40
  • 4.2.2 基本原则的内容40-43
  • 第五章 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完善43-50
  • 5.1 更新现有的立法理念43
  • 5.2 建立完备统一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体系43-45
  • 5.3 完善现有耕地保护的制度,构建耕地质量保护制度45-46
  • 5.4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执法完善46-48
  • 5.4.1 政府执政理念的完善46
  • 5.4.2 逐步完善干部考核标准46-47
  • 5.4.3 执法机构的完善47-48
  • 5.4.4 执法队伍的完善48
  • 5.5 提高公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完善公众参与机制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作者简介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宝谕;;非婚同居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16期

2 张清顺;;维护食品安全的法律困境及其完善[J];理论观察;2009年03期

3 张锋;;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及其法律完善[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徐小平;;我国家庭服务业产业化的瓶颈及法律完善之构想[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牛立夫;论我国国家所有权的法律完善[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6 胡畔;BOT方式中政府保证制度研究[J];中州学刊;2005年06期

7 李蕾;;论资本市场自律组织在商法中的完善[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牛立夫;李金雷;;论我国集体所有权的法律完善[J];齐鲁学刊;2007年01期

9 李炳安;赵龙;;论管理层收购与国有企业改革——法律视角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赵英杰;聂国东;刘璐霞;;论我国实验动物福利法律体系的完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木;马虹;;新疆耕地资源卫星遥感调查数据分析研究摘要[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孙小芳;季彪俊;;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思考[A];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与农业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3年

3 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资源的价值重建及其区域差异[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4 孙习稳;杜新波;;对建立我国新时期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丁玲玲;林爱文;;GIS和统计分析软件支持下的湖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秀红;傅小锋;;耕地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姚立英;;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陶军德;王振亚;伏荣林;;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邓先瑞;严玲;杨淑玲;;湖北省耕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10 邓红蒂;;我国土地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全利;建立耕地资源安全体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2 记者  潘绣文;保护耕地资源 促进农业发展[N];福建日报;2006年

3 通城县国土局局长 刘幼明;狠抓节地增效 促进长久发展[N];咸宁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刘海涛;梨树加大耕地保护工作力度[N];四平日报;2008年

5 张晓松;政绩考核不改革,就看不住偷偷卖地[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张锰;别让“豪华公墓”夺了生者的饭碗[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张庆;开展微藻研究 缓解粮食压力[N];中国渔业报;2010年

8 厉征;提高耕地占用税率 严格保护耕地资源[N];中国税务报;2005年

9 杨涛;球员赌球亟待法律完善[N];中国商报;2009年

1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陈印军;我国真的有8亿亩后备耕地资源吗?[N];农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蓓蓓;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黄成毅;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系统协同性分析与调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田有国;基于GIS的全国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4 黄凤兰;保障粮食安全条件下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模型及政策模拟[D];兰州大学;2008年

5 左佳;完善中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贾士靖;农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7 侯力;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耕地资源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成丽;中国粮食对外贸易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9 张文开;福建省耕地资源优化利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军;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刘斐;河北省山区耕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宁文波;陕西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颖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5 何浩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孙小芳;福建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区及其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7 范丽丽;干旱区绿洲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安全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冯彬彬;河南省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高晓峰;个人应税所得的界定及其法律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石玉英;我国贪污贿赂犯罪存在问题及其法律完善[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279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1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