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15:23
毋庸置疑,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以来的近20年是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产生和扩张的阶段,也是地区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时期。然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短期行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扭曲效应,饱受学者与大众的指责和诟病。2014年,中央提出从财权事权划分、税收制度和预算制度三个方面全面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那么,财税体制变迁与土地财政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彻底放弃还是策略调整?本研究将在此背景下,基于财税体制改革、土地财政及现代经济理论,构建“财税体制—中央地方利益分配—地方政府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探究财税体制变迁下,中央地方政府利益格局变化及地方政府所做出的土地利用行为响应,同时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财税体制变迁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关系。其次,建立财税体制框架条件下的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行为选择模型,从财政分权、税收制度和预算制度三个方面探讨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不同类型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利用全国省际间的面板数据,对地方...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财税体制改革研究综述
1.2.2 土地财政研究综述
1.2.3 财税体制与土地财政行为关系研究综述
1.2.4 综合性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财税体制
2.1.2 地方政府
2.1.3 土地财政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财税理论
2.2.2 激励机制理论
2.2.3 博弈理论
2.3 分析框架
2.3.1 分析的前提假设
2.3.2 逻辑框架
第3章 财税体制变迁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及土地财政影响
3.1 不同变迁阶段中央地方利益格局及地方土地利用行为响应分析
3.1.1 第一阶段:统收统支(1949-1978年)
3.1.2 第二阶段:财政包干(1979-1993年)
3.1.3 第三阶段:分税制管理(1994-2014年)
3.2 财税体制变迁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关系
3.2.1 理论分析
3.2.2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2.3 计量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影响:理论分析
4.1 理论分析框架
4.2 财政分权改革对土地财政行为影响
4.2.1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互动博弈模型
4.2.2 地方政府财政行为模型
4.2.3 “租税关系”动态模型
4.3 税收制度改革对土地财政行为影响
4.4 预算制度改革对土地财政行为影响
4.5 小结及假说
第5章 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影响:实证检验
5.1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5.1.1 变量选取与说明
5.1.2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5.1.3 模型设定
5.2 财政分权改革与土地财政行为
5.2.1 财政分权与土地财政行为
5.2.2 租税偏好与土地财政行为
5.3 税收制度改革与土地财政行为
5.4 预算制度改革与土地财政行为
5.4.1 预算约束与土地财政行为
5.4.2 预算限制与土地财政行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影响
6.1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解读及其对中央地方利益分配调整
6.1.1 改进预算制度
6.1.2 完善税收制度
6.1.3 调整财权事权
6.2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影响:一个模型
6.3 政策建议
6.3.1 调整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匹配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
6.3.2 合理配置税权,构建地方土地财产税收体系
6.3.3 强化预算约束力度,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
6.3.4 完善土地出让制度,调整政绩考核目标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 钟成林,胡雪萍.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02)
[2]土地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土地供应量的视角[J]. 何怡瑶,潘士远. 中国土地科学. 2015(12)
[3]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定位、供给机制与改革取向[J]. 郭克莎. 经济学动态. 2015(09)
[4]征地制度、土地财政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J]. 钱忠好,牟燕. 农业经济问题. 2015(08)
[5]土地财政与财政体制关系研究:基于数量的分解[J]. 李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01)
[6]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原由、取向与路径选择[J]. 张淑翠,许正中. 理论导刊. 2014(09)
[7]税制改革与政府行为模式转变[J]. 汪彤. 理论探索. 2014(05)
[8]财政分权与“土地财政”制度改革[J]. 秦勇,李凤霞. 管理现代化. 2014(04)
[9]“租税互替”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研究综述[J]. 邹秀清. 现代经济探讨. 2014(07)
[10]香港土地财政治理及其对内地的启示[J]. 骆祖春. 学术研究. 2014(03)
博士论文
[1]中国预算制度:变迁轨迹和改革路径[D]. 娄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硕士论文
[1]我国环境税收制度改革研究[D]. 李竟.湖南大学 2012
[2]“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D]. 刘锦.暨南大学 2011
[3]我国的分税制改革[D]. 张欣.云南财经大学 2011
[4]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 李良海.东北财经大学 2010
[5]我国城市土地财政转型研究[D]. 章新峰.浙江大学 2010
[6]我国财政性收费体制构建的研究[D]. 胡宁.吉林大学 2004
[7]新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迁与完善[D]. 江庆.福建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20425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财税体制改革研究综述
1.2.2 土地财政研究综述
1.2.3 财税体制与土地财政行为关系研究综述
1.2.4 综合性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财税体制
2.1.2 地方政府
2.1.3 土地财政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财税理论
2.2.2 激励机制理论
2.2.3 博弈理论
2.3 分析框架
2.3.1 分析的前提假设
2.3.2 逻辑框架
第3章 财税体制变迁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及土地财政影响
3.1 不同变迁阶段中央地方利益格局及地方土地利用行为响应分析
3.1.1 第一阶段:统收统支(1949-1978年)
3.1.2 第二阶段:财政包干(1979-1993年)
3.1.3 第三阶段:分税制管理(1994-2014年)
3.2 财税体制变迁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关系
3.2.1 理论分析
3.2.2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2.3 计量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影响:理论分析
4.1 理论分析框架
4.2 财政分权改革对土地财政行为影响
4.2.1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互动博弈模型
4.2.2 地方政府财政行为模型
4.2.3 “租税关系”动态模型
4.3 税收制度改革对土地财政行为影响
4.4 预算制度改革对土地财政行为影响
4.5 小结及假说
第5章 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影响:实证检验
5.1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5.1.1 变量选取与说明
5.1.2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5.1.3 模型设定
5.2 财政分权改革与土地财政行为
5.2.1 财政分权与土地财政行为
5.2.2 租税偏好与土地财政行为
5.3 税收制度改革与土地财政行为
5.4 预算制度改革与土地财政行为
5.4.1 预算约束与土地财政行为
5.4.2 预算限制与土地财政行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影响
6.1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解读及其对中央地方利益分配调整
6.1.1 改进预算制度
6.1.2 完善税收制度
6.1.3 调整财权事权
6.2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影响:一个模型
6.3 政策建议
6.3.1 调整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匹配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
6.3.2 合理配置税权,构建地方土地财产税收体系
6.3.3 强化预算约束力度,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
6.3.4 完善土地出让制度,调整政绩考核目标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 钟成林,胡雪萍.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02)
[2]土地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土地供应量的视角[J]. 何怡瑶,潘士远. 中国土地科学. 2015(12)
[3]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定位、供给机制与改革取向[J]. 郭克莎. 经济学动态. 2015(09)
[4]征地制度、土地财政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J]. 钱忠好,牟燕. 农业经济问题. 2015(08)
[5]土地财政与财政体制关系研究:基于数量的分解[J]. 李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01)
[6]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原由、取向与路径选择[J]. 张淑翠,许正中. 理论导刊. 2014(09)
[7]税制改革与政府行为模式转变[J]. 汪彤. 理论探索. 2014(05)
[8]财政分权与“土地财政”制度改革[J]. 秦勇,李凤霞. 管理现代化. 2014(04)
[9]“租税互替”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研究综述[J]. 邹秀清. 现代经济探讨. 2014(07)
[10]香港土地财政治理及其对内地的启示[J]. 骆祖春. 学术研究. 2014(03)
博士论文
[1]中国预算制度:变迁轨迹和改革路径[D]. 娄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硕士论文
[1]我国环境税收制度改革研究[D]. 李竟.湖南大学 2012
[2]“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D]. 刘锦.暨南大学 2011
[3]我国的分税制改革[D]. 张欣.云南财经大学 2011
[4]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 李良海.东北财经大学 2010
[5]我国城市土地财政转型研究[D]. 章新峰.浙江大学 2010
[6]我国财政性收费体制构建的研究[D]. 胡宁.吉林大学 2004
[7]新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迁与完善[D]. 江庆.福建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20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2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