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及经营制度的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22-01-15 06:12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建立健全的、产权归属清晰的、权责明确的、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集约经营、高效运作的经营制度,有利于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农业,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研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农地经营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首先,对产权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指出产权是有关财产的各种权利的总称,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同时,对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历程的梳理和评析,分析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现状。指出现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经营制度,对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已经不具备制度上的推动优势,...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产权的基本理论
1.1 产权和产权制度
1.1.1 产权及其意义
1.1.2 产权制度及其作用
1.2 土地产权的相关理论
1.2.1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
1.2.2 西方经济学的土地产权理论
第二章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方向——回归耕者有其田
2.1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历程及其评述
2.1.1 土地改革阶段
2.1.2 互助合作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阶段
2.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
2.2 现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制度评价
2.2.1 法律规定不明产权主体不清
2.2.2 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流转机制不畅
2.2.3 土地调整频繁承包关系不稳定
2.2.4 制约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
2.2.5 农地产权制度立法不健全
2.3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回归耕者有其田
2.3.1 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
2.3.2 有利于增加农业投入和农民增收
2.3.3 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农民人权
2.3.4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2.3.5 促进构建彻底和健康的市场经济
2.3.6 有利于抑制人口增长 稳定低生育水平
第三章 以股份合作为基础的合作社可以作为农民行使土地所有权的法律主体和经营方式
3.1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生产社会化和合作社的思想
3.2 土地股份合作制
3.2.1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概念、形式、主要特征和前提条件
3.2.2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优势
3.3 合作社对发展农业生产的促进功能
第四章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及经营制度的措施建议
4.1 加强相关理论研究
4.2 进行试点,总结经验
4.3 完善农地产权和经营制度立法
4.4 建立专业高效的农业管理和服务体系
4.5 推进农地产权改革和经营制度的具体路径
4.6 加强相关教育和文化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对冲基金在中国的监管问题[J]. 王永刚.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5)
[2]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初探[J]. 赵朴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3]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因素文献综述[J]. 张彦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06)
[4]“土地新政”模式的法律透视及建议[J]. 左文盼. 保定学院学报. 2010(01)
[5]农村土地流转的再审视——以农村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为视角[J]. 彭卫兵,张晓敏. 中国土地科学. 2010(01)
[6]论我国农地产权的法律保护[J]. 周建国. 许昌学院学报. 2009(06)
[7]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法律思考[J]. 李军. 大连干部学刊. 2009(11)
[8]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特征探析[J]. 韩利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9]中国农地法律制度的困境及其对策——日本农地法律制度对中国的启示[J]. 田静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10]土地流转过程中法律缺位问题探析[J]. 杨建淮.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9(03)
硕士论文
[1]我国农地流转市场法律规制研究[D]. 张汉江.华中农业大学 2009
[2]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研究[D]. 曹煜.吉林大学 2009
[3]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与政策研究[D]. 关岭.重庆工商大学 2008
[4]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的法律保护[D]. 肖富义.西南大学 2008
[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及相关法律问题[D]. 宋昕.兰州大学 2008
[6]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制度研究[D]. 汪燕.安徽大学 2007
[7]《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流转影响的实证研究[D]. 汪胜春.湖南农业大学 2005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研究[D]. 严蓓蓓.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90064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产权的基本理论
1.1 产权和产权制度
1.1.1 产权及其意义
1.1.2 产权制度及其作用
1.2 土地产权的相关理论
1.2.1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
1.2.2 西方经济学的土地产权理论
第二章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方向——回归耕者有其田
2.1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历程及其评述
2.1.1 土地改革阶段
2.1.2 互助合作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阶段
2.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
2.2 现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制度评价
2.2.1 法律规定不明产权主体不清
2.2.2 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流转机制不畅
2.2.3 土地调整频繁承包关系不稳定
2.2.4 制约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
2.2.5 农地产权制度立法不健全
2.3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回归耕者有其田
2.3.1 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
2.3.2 有利于增加农业投入和农民增收
2.3.3 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农民人权
2.3.4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2.3.5 促进构建彻底和健康的市场经济
2.3.6 有利于抑制人口增长 稳定低生育水平
第三章 以股份合作为基础的合作社可以作为农民行使土地所有权的法律主体和经营方式
3.1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生产社会化和合作社的思想
3.2 土地股份合作制
3.2.1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概念、形式、主要特征和前提条件
3.2.2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优势
3.3 合作社对发展农业生产的促进功能
第四章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及经营制度的措施建议
4.1 加强相关理论研究
4.2 进行试点,总结经验
4.3 完善农地产权和经营制度立法
4.4 建立专业高效的农业管理和服务体系
4.5 推进农地产权改革和经营制度的具体路径
4.6 加强相关教育和文化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对冲基金在中国的监管问题[J]. 王永刚.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5)
[2]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初探[J]. 赵朴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3]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因素文献综述[J]. 张彦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06)
[4]“土地新政”模式的法律透视及建议[J]. 左文盼. 保定学院学报. 2010(01)
[5]农村土地流转的再审视——以农村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为视角[J]. 彭卫兵,张晓敏. 中国土地科学. 2010(01)
[6]论我国农地产权的法律保护[J]. 周建国. 许昌学院学报. 2009(06)
[7]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法律思考[J]. 李军. 大连干部学刊. 2009(11)
[8]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特征探析[J]. 韩利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9]中国农地法律制度的困境及其对策——日本农地法律制度对中国的启示[J]. 田静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10]土地流转过程中法律缺位问题探析[J]. 杨建淮.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9(03)
硕士论文
[1]我国农地流转市场法律规制研究[D]. 张汉江.华中农业大学 2009
[2]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研究[D]. 曹煜.吉林大学 2009
[3]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与政策研究[D]. 关岭.重庆工商大学 2008
[4]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的法律保护[D]. 肖富义.西南大学 2008
[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及相关法律问题[D]. 宋昕.兰州大学 2008
[6]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制度研究[D]. 汪燕.安徽大学 2007
[7]《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流转影响的实证研究[D]. 汪胜春.湖南农业大学 2005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研究[D]. 严蓓蓓.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90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9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