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16 14:44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依然无法突破封闭、凝滞的局面,农用土地使用权始终不能像其它商品一样在市场上自由流转,出现供需不平衡、操作不规范、管理不科学、机制不完善等弱市场化的问题。因此,对十多年来全国各地农用土地流转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全面的理论分析,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促进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在大量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对农用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同时,采取典型案例剖析的方法分析了福建省农用土地流转的形式、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用土地流转的对策思考,并进一步阐明了当前深化我国农用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应正确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2章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依据
2.1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2.2 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
2.3 制度变迁理论
2.4 机会成本理论
第3章 部分发达国家(地区)农用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3.1 部分发达国家(地区)农用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
3.2 部分国家(地区)农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完善农用土地流转的启示
第4章 福建省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分析
4.1 全国农用土地流转概况
4.2 福建省农用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
4.2.1 福建省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4.2.2 福建省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成效
4.2.3 福建省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5章 完善我国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对策
5.1 切实理顺农用土地流转各方的产权关系
5.2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5.3 建立农用地流转市场,规范农用土地流转外部环境
5.4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5.5 加强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宏观调控
第6章 关于我国农用土地流转的进一步思考
6.1 正确处理“稳定”与“流转”的关系
6.2 正确处理“公平”与“平均”的关系
6.3 正确处理“动人”与“动地”的关系
6.4 正确处理“失地”与“失保”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顾益康. 中国农村经济. 2006(01)
[2]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利益保护[J]. 胡小平,孔喜梅. 经济学家. 2005(06)
[3]土地流转中的产权交易[J]. 汤洪波.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5(01)
[4]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 王联实,王宝山. 农业经济. 2005(01)
[5]再论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改革[J]. 李胜兰,冯晟. 学术研究. 2004(12)
[6]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限制因素及对策[J]. 王新钢,张思光,张宝悦. 农村经济. 2004(11)
[7]引导土地流转 增加农民收入[J]. 王华春,唐任伍,赵春学. 南京社会科学. 2004(09)
[8]依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考[J]. 曹泽华. 中国土地. 2004(09)
[9]中国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发展及其在土地使用公平性和效率性上的含义[J]. 金松青,Klaus Deininger. 经济学(季刊). 2004(03)
[10]农地市场信息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 胡亦琴. 农业经济问题. 2004(06)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 张红宇.西南农业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研究[D]. 李龙.湖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92867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2章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依据
2.1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2.2 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
2.3 制度变迁理论
2.4 机会成本理论
第3章 部分发达国家(地区)农用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3.1 部分发达国家(地区)农用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
3.2 部分国家(地区)农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完善农用土地流转的启示
第4章 福建省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分析
4.1 全国农用土地流转概况
4.2 福建省农用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
4.2.1 福建省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4.2.2 福建省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成效
4.2.3 福建省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5章 完善我国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对策
5.1 切实理顺农用土地流转各方的产权关系
5.2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5.3 建立农用地流转市场,规范农用土地流转外部环境
5.4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5.5 加强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宏观调控
第6章 关于我国农用土地流转的进一步思考
6.1 正确处理“稳定”与“流转”的关系
6.2 正确处理“公平”与“平均”的关系
6.3 正确处理“动人”与“动地”的关系
6.4 正确处理“失地”与“失保”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顾益康. 中国农村经济. 2006(01)
[2]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利益保护[J]. 胡小平,孔喜梅. 经济学家. 2005(06)
[3]土地流转中的产权交易[J]. 汤洪波.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5(01)
[4]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 王联实,王宝山. 农业经济. 2005(01)
[5]再论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改革[J]. 李胜兰,冯晟. 学术研究. 2004(12)
[6]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限制因素及对策[J]. 王新钢,张思光,张宝悦. 农村经济. 2004(11)
[7]引导土地流转 增加农民收入[J]. 王华春,唐任伍,赵春学. 南京社会科学. 2004(09)
[8]依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考[J]. 曹泽华. 中国土地. 2004(09)
[9]中国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发展及其在土地使用公平性和效率性上的含义[J]. 金松青,Klaus Deininger. 经济学(季刊). 2004(03)
[10]农地市场信息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 胡亦琴. 农业经济问题. 2004(06)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 张红宇.西南农业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研究[D]. 李龙.湖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92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9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