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22-01-16 15:0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及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等,分析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地租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其变动的一般规律并揭示了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马克思说过,任何形式的地租都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那么地租就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一项收入,这是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的地租的共同点。但是地租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的地租,有着不同的本质内容和形式,体现着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分析土地所有权的各种不同的历史形式,不属于本书的范围。我们只是在资本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归土地所有者所有的范围内,研究土地所有权问题。”尽管马克思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地租,但其理论中有许多关于商品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一般规律的分析,如地租形式演进的机制、级差地租的两种形式、土地所有权与地租的关系、土地资源配置的特点及使用流转中的利益关系等,这些理论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土地问题,对诠释我国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趋势及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关系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
1. 国外研究述评
2. 国内研究术评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考证分析
(一)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前提与基础
1 、亚当嘶密的地租理论
2 、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二)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1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2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产物
3 、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
4 、垄断地租和非农业用地地租
(三) 马克思地租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1 、马克思地租理论在西方的发展
2 、马克思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二、马克思地租理论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现实意义
(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存在地租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存在的现实意义
(三) 对于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制,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的意义
(四) 根据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认识我国土地所有权的意义
三、新形势下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一)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界定
1、制度的概念
2 、农村土地制度的内涵
3 、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困境
1 、人多地少的严峻形势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缺乏完整的体系和规范化形式
3 、农村土地产权问题尚不清晰
4 、农村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土地承包期限不稳定,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 、缺乏科学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制约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6 、农村缺乏合理的征地制度,土地管理机制过度或失效问题不断出现
7 、农民的土地权益缺乏有效保障
(三)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1 、创新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明晰土地产权
3 、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制,确保级差地租Ⅱ归土地承包者所有
4 、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5 、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6 、完善法律制度,严格耕地保护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 陈美球,周雪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2]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大成就[J]. 王小映. 中国土地. 2008(12)
[3]浅议地租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J]. 谭荣. 时代金融. 2008(08)
[4]《资本论》关于土地问题的论述与中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改革方向[J]. 张宽政. 湖湘论坛. 2008(04)
[5]从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途径[J]. 汪颜质子.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02)
[6]《资本论》与当代[J]. 张薰华.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7(06)
[7]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与当前中国的农地流转[J]. 杨沛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8]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思路[J]. 刘月喜. 武汉学刊. 2006(02)
[9]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思路[J]. 刘月喜. 武汉学刊. 2006 (02)
[10]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制度改革[J]. 张志鹏. 天府新论. 2005(05)
本文编号:3592902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
1. 国外研究述评
2. 国内研究术评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考证分析
(一)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前提与基础
1 、亚当嘶密的地租理论
2 、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二)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1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2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产物
3 、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
4 、垄断地租和非农业用地地租
(三) 马克思地租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1 、马克思地租理论在西方的发展
2 、马克思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二、马克思地租理论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现实意义
(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存在地租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存在的现实意义
(三) 对于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制,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的意义
(四) 根据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认识我国土地所有权的意义
三、新形势下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一)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界定
1、制度的概念
2 、农村土地制度的内涵
3 、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困境
1 、人多地少的严峻形势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缺乏完整的体系和规范化形式
3 、农村土地产权问题尚不清晰
4 、农村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土地承包期限不稳定,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 、缺乏科学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制约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6 、农村缺乏合理的征地制度,土地管理机制过度或失效问题不断出现
7 、农民的土地权益缺乏有效保障
(三)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1 、创新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明晰土地产权
3 、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制,确保级差地租Ⅱ归土地承包者所有
4 、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5 、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6 、完善法律制度,严格耕地保护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 陈美球,周雪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2]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大成就[J]. 王小映. 中国土地. 2008(12)
[3]浅议地租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J]. 谭荣. 时代金融. 2008(08)
[4]《资本论》关于土地问题的论述与中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改革方向[J]. 张宽政. 湖湘论坛. 2008(04)
[5]从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途径[J]. 汪颜质子.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02)
[6]《资本论》与当代[J]. 张薰华.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7(06)
[7]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与当前中国的农地流转[J]. 杨沛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8]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思路[J]. 刘月喜. 武汉学刊. 2006(02)
[9]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思路[J]. 刘月喜. 武汉学刊. 2006 (02)
[10]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制度改革[J]. 张志鹏. 天府新论. 2005(05)
本文编号:3592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9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