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制度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00:02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扮演了汇聚财富、扩大生产的重要角色。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划归国有是特定历史背景决定的,但人们终能基于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而在其上修葺房屋、安居乐业。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的改造兴建,为了现代化建设,也为了实现社会整体利益将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予以征收,必然应根据国家财产和私人财产平等保护的原则对被征收房屋的人给予补偿。2011年1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与之前运行了20年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相比,新《条例》有诸多变化,最主要则体现拆迁主体转换为征收主体,由开发商即建设单位转变为地方政府。新《条例》本着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协调发展,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实现被征收人的自愿搬迁,以更加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实现被征收人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不降低的目标。应该说,新《条例》诸多的制度变化体现了中国法治的进步,更反映出国家依法治国的决心。但是,一部法律的制定和出台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是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法律,需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不断地予以完善。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分析...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条例》制定的时空背景和关键环节
    第一节 《条例》制定出台的时空背景
        一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要求《条例》的制定出台
        二 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条例》出台的重要推动力
        三 众多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促使《条例》的颁布
        四 物权法之文明立法理念使《条例》的出台成为必然
    第二节 《条例》制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评价
        一 确定《条例》制定的总体思路
        二 确定《条例》的三大原则
        三 基本法律关系的改变
        四 确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
        五 确定以“征收”取代“拆迁”
第二章 《条例》中法律制度的创新
    第一节 在征收和补偿主体方面的创新
    第二节 在公共利益的范围界定上的创新
    第三节 在征收和补偿程序上的创新
    第四节 在被征收人参与程度上的创新
    第五节 在补偿标准和补偿公平性上的创新
    第六节 强制拆迁制度上的创新
    第七节 征收与补偿责任制度上的创新
第三章 《条例》法律制度创新的时效性考察
    第一节 《条例》施行后兰州市的征收与补偿工作
    第二节 兰州市地方社会经济背景下《条例》实施所显现出的新问题
        一 以政府为征收主体导致不确定因素增加
        二 “城中村”改造缺少法律指引
        三 公共利益征收范围仍需推敲
        四 程序衔接不尽如人意
        五 公众参与实效性不强
        六 政府补偿困难重重
        七 征收标准提高导致地价增速过快
        八 司法强拆制度未能真正落实
第四章 法的时效性下对《条例》制度的考究
    第一节 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条例》的制度创新
    第二节 仍需进一步规范和明晰的相关《条例》规定
        一 关于政府征收主体
        二 关于公共利益
        三 关于民众参与。公众参与的途径。评估机构
        四 关于补偿
        五 关于司法强制
        六 关于相关配套法律的制定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优先权初探[J]. 潘世炳.  中国房地产. 2005(06)
[2]我国土地制度现存问题探析[J]. 肖瑛,王满银.  中国房地产. 2004(10)
[3]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 刘纪鹏.  中国工业经济. 2003(04)
[4]国有土地分配与转让的现实状况、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 姜爱林.  财贸研究. 2003(02)
[5]论我国典权法律制度之演变[J]. 李婉丽.  当代法学. 2002(07)
[6]优先权制度几个争议的问题[J]. 季秀平.  法学. 2002(05)
[7]从实物形态到价值形态的法律保护——中国土地权利制度的变迁[J]. 王蓉.  法学评论. 2002(02)
[8]土地使用权客体论——我国不动产物权制度设计的基本设想[J]. 高富平.  法学. 2001(11)
[9]论权利抵押权[J]. 屈茂辉.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1(02)
[10]对不动产先买权若干问题探讨[J]. 叶知年.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



本文编号:3601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601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6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