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07:36
“集体所有、农民分散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已经实施了三十多年,这种土地制度在一段时期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短期内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同时也为我国初期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在实施了三十多年后越来越显现出疲态,该制度绩效在慢慢减弱,缓慢增长的农民收入以及农民收入的不平衡,再加上农业变得越来越脆弱,使得近年来出现大面积土地“抛荒”,而且分散经营的弊端日益明显。另一方面,伴随着高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强行征地与补偿不足引发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农民利益受损,得不到相应的保护。名义上“集体所有”事实上归属不清的土地所有制度,成为激发农民劳动积极性的障碍;过短的土地承包期阻碍了农民在土地上长期投资的预期;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种种制约因素,使得农村土地集中适度规模经营困难重重;细碎化的土地经营模式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耕作,使得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缓慢;人多地少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当前国情下,人均土地偏少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表明,现行土地制度安排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土地所有权是地租产生的前提
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地租产生的条件
三、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四、资本主义地租存在的几种形式
(一)级差地租
(二)绝对地租
(三)农业以外的地租
五、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第二章 社会主义地租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一、从马克思地租产生的基本条件出发看社会主义地租
(一)社会主义地租存在的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地租的形式、来源和本质
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程及核心问题
(一)土地改革阶段(1949‐1952)
(二)农业合作化阶段(1953‐1957)
(三)人民公社化阶段(1958‐1978)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至今)
(五)土地所有权始终是我国农地改革的核心问题
第三章 运用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解析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模糊问题
(一)国家与集体的土地所有权界线不清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不明
二、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完善问题
三、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农村土地征用中利益关系不协调问题
第四章 运用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一、明晰农村土地产权,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二、完善土地流转和集中,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三、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四、完善征地制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以地谋发展模式[J]. 刘守英. 西部大开发. 2012(Z1)
[2]关于土地制度改革若干难题的讨论[J]. 党国英. 中国经贸导刊. 2010(12)
[3]深化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J]. 党国英. 农村工作通讯. 2010(07)
[4]我国农地流转制约因素解析[J]. 杨昊,李涛.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9(12)
[5]新中国六十年农村土地制度回顾及改革方向[J]. 樊好. 上海房地. 2009(10)
[6]国家与产权: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J]. 袁林,赵雷. 经济与管理. 2008(03)
[7]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与当前中国的农地流转[J]. 杨沛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8]新中国农地制度:绩效与变迁[J]. 徐琴. 学海. 2006(05)
[9]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J]. 党国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10]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研究[J]. 洪银兴,葛扬. 当代经济研究. 2005(08)
本文编号:3601801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土地所有权是地租产生的前提
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地租产生的条件
三、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四、资本主义地租存在的几种形式
(一)级差地租
(二)绝对地租
(三)农业以外的地租
五、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第二章 社会主义地租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一、从马克思地租产生的基本条件出发看社会主义地租
(一)社会主义地租存在的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地租的形式、来源和本质
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程及核心问题
(一)土地改革阶段(1949‐1952)
(二)农业合作化阶段(1953‐1957)
(三)人民公社化阶段(1958‐1978)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至今)
(五)土地所有权始终是我国农地改革的核心问题
第三章 运用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解析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模糊问题
(一)国家与集体的土地所有权界线不清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不明
二、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完善问题
三、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农村土地征用中利益关系不协调问题
第四章 运用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一、明晰农村土地产权,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二、完善土地流转和集中,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三、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四、完善征地制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以地谋发展模式[J]. 刘守英. 西部大开发. 2012(Z1)
[2]关于土地制度改革若干难题的讨论[J]. 党国英. 中国经贸导刊. 2010(12)
[3]深化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J]. 党国英. 农村工作通讯. 2010(07)
[4]我国农地流转制约因素解析[J]. 杨昊,李涛.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9(12)
[5]新中国六十年农村土地制度回顾及改革方向[J]. 樊好. 上海房地. 2009(10)
[6]国家与产权: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J]. 袁林,赵雷. 经济与管理. 2008(03)
[7]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与当前中国的农地流转[J]. 杨沛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8]新中国农地制度:绩效与变迁[J]. 徐琴. 学海. 2006(05)
[9]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J]. 党国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10]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研究[J]. 洪银兴,葛扬. 当代经济研究. 2005(08)
本文编号:3601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60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