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宅基地流转与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17-09-13 23:49
本文关键词:论宅基地流转与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摘要】:农村宅基地流转与农民利益保护息息相关,由于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的限制过多,导致农民权利要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甚至农民的自有房屋也无法流转,或者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有限地流转。这些现状无法适应农民权利需求高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社会背景,因而必须对现有的关于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法律制度进行改革。本文以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为研究对象,就农村宅基地流转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尤其是农民权益保障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研究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方法与思路、观点与创新等,是全文研究工作的起点;第二部分是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立法与实践现状,本部分首先分析了当前与农村宅基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如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等,认为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中现行法律法规对农村宅基地流转设置了过于苛刻的条件,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稳定。但是在实践中,小产权房现象比较流行,宅基地地下交易较为普遍,这些交易都以“灰色交易”的方式得以存在;第三部分是限制宅基地流转对农民权益的影响。本部分主要就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不足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农村宅基地流转的限制性条件过多导致农民的财产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以至于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房屋大量荒废,不能实现物尽其用和鼓励交易,无法促进社会财富的创造,甚至连宅基地的基本福利性质也无法得到体现;第四部分是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不足的成因。本部分试图探讨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不足的具体原因,并从立法、观念、利益三个角度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流转会受到严格限制,导致农民权益无法得到切实保障的成因,认为立法上的限制是直接原因,观念上的一些认识误区也造成了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不足,而利益层面的冲突则是根本原因,即农村宅基地流转并非一种简单的产权交易,而是涉及多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最后一部分是农村宅基地流转与加强农民权利保障的建议。本部分主要从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两个方面探讨了应如何构建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制度,使农村宅基地流转规范化、合法化,并使农民权益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保障,在具体的措施上包括扩大宅基地流转的交易对象范围,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合理分配不同主体之间的宅基地流转收益等。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 用益物权 农民权益 法律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3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12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6
- 二、研究成果综述6-11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1-12
- 第一章 宅基地流转的立法和实践现状12-18
- 一、立法现状12-14
- (一) 《物权法》的相关规定12
- (二) 《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12
- (三) 其他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12-13
- (四) 立法现状的评价13-14
- 二、实践现状14-18
- (一) 宅基地流转的典型模式14-15
- (二) 小产权房现象流行15-16
- (三) 宅基地“地下交易”普遍16-18
- 第二章 限制宅基地流转存在的问题18-24
- 一、宅基地的福利性质无法体现18-19
- 二、物的价值不能充分发挥19-20
- 三、宅基地闲置造成社会资源浪费20-21
- 四、宅基地流转合同的法律效力存在争议21-23
- (一) 宅基地流转合同效力的学理争议21-22
- (二) 司法实践对宅基地流转合同效力的判断22-23
- 五、灰色交易普遍存在23-24
- 第三章 限制宅基地流转的成因24-29
- 一、立法层面的原因24-25
- (一) 农民权益保障的缺乏24-25
- (二) 市场经济导向的缺乏25
- 二、观念层面的原因25-27
- (一) 宅基地流转会破坏集体土地所有制的误解25-26
- (二) 宅基地流转会导致农民权益受损的误解26-27
- 三、利益层面的原因27-29
- (一) 对击房地产市场的冲击27-28
- (二) 对财政利益的损害28-29
- 第四章 宅基地流转与加强农民权益保障的建议29-35
- 一、宅基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基本思路29-32
- (一) 坚持土地公有制原则不动摇29-30
- (二) 现行法律作出适当微调30
- (三) 协调宅基地的社会功能和财产性质30-31
- (四) 应该以权益保障为核心31-32
- 二、宅基地流转与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的具体对策32-35
- (一) 应将交易对象扩大到一切市场主体32-33
- (二) 应以农民自有房屋为交易内容33-34
- (三) 应在交易流程中建立宅基地流转市场34
- (四) 应构建个人、集体、国家三级利润分配体系34-35
- 结语35-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耀东;;宅基地使用权立法变革论——以《物权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杨亚楠;;农村宅基地闲置状况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4期
3 陈志勇;陈莉莉;;“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J];财政研究;2010年01期
4 徐祖林;左平良;;自由市场及对自由市场限制的法哲学分析——从农村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说起[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陈小君;;农村土地制度的物权法规范解析——学习《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的思考[J];法商研究;2009年01期
6 陈沉;;农村集体土地“双轨制”产权制度的构想[J];改革与战略;2012年09期
7 邢发齐;;“小产权”房法律分析[J];河北法学;2008年08期
8 储鹂儋;;小产权房的概念和特点[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5期
9 金晓月;;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构建探析[J];农村经济;2006年07期
10 韦波;熊凯;高明;殷帅;;中国农村闲置宅基地治理研究进展[J];农村经济;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846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846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