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4:06

  本文关键词: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使用 土地储备 储备机制 储备模式


【摘要】: 我国传统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无偿、无期限、无流动”地使用土地,土地的价值无法得到真实体现,并由此产生了种种弊端。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一次创新和变革,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供应,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防止土地收益流失,规范市场秩序。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计划经济时期国有土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弊端,较好地处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土地使用问题上的国家管理与市场调控的关系,有助于实现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稳定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局势,同时又体现了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要素的市场属性,在其配置过程中引入了市场机制,使其价值得以真实体现。 本文力图对土地储备制度作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重点是从法律的角度对土地储备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储备运行模式。本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界定了土地储备制度的内涵并概括了其法律特征;第二章概述了国外土地储备的实践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概述了我国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背景以及实施该制度所取得的效果;第三章对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法律上的分析,包括对土地储备机构法律性质的分析和对土地储备中收购、储备、出让三个基本环节法律属性的分析;第四章在介绍和比较实践中土地储备的三种具体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应建立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政府主导型的土地储备运行模式;第五章指出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使用 土地储备 储备机制 储备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2.3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12
  • 前言12-13
  • 第一章 土地储备制度概述13-19
  • 第一节 土地储备制度的内涵13-14
  • 第二节 土地储备制度的法律特征14-19
  • 一、土地储备的主体具有特定性15
  • 二、土地储备法律关系的双重性15-16
  • 三、土地储备供应的垄断性及运作的一体性16
  • 四、土地储备方式的多样性16-17
  • 五、土地储备发展过程的阶段性17-19
  • 第二章 土地储备制度的国内外实践19-31
  • 第一节 国外土地储备制度的实践及其启示19-24
  • 一、国外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9-20
  • 二、国外土地储备运行模式的特征20-22
  • 三、国外土地储备制度实践的启示22-24
  • 第二节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其成效24-31
  • 一、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产生的背景24-27
  • 二、我国实施土地储备制度的效果27-31
  • 第三章 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机制的法律分析31-43
  • 第一节 土地储备机构的法律性质分析31-35
  • 一、实践中土地储备机构设置的两种形态31-32
  • 二、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分析32-35
  • 第二节 土地储备行为的法律分析35-43
  • 一、土地储备的三个基本环节:收购—储备—出让35-39
  • 二、土地储备行为的法律属性分析39-43
  • 第四章 我国土地储备运行模式的选择和建构43-52
  • 第一节 实践中土地储备的三种运行模式概述43-45
  • 一、以上海市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43-44
  • 二、以杭州市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44
  • 三、以武汉市为代表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模式44-45
  • 第二节 三种土地储备运行模式的比较45-49
  • 一、土地储备机构职责比较45-46
  • 二、用地者转让土地的权力比较46
  • 三、调控土地市场的方式和效果比较46-47
  • 四、储备土地的出库方式比较47-48
  • 五、收储土地的资金需求比较48-49
  • 第三节 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土地储备运行模式49-52
  • 一、建立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运行模式的必要性49-50
  • 二、建立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运行模式的可行性50-52
  • 第五章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完善52-59
  • 第一节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52-55
  • 一、土地储备立法滞后,具体操作无法可依52
  • 二、对土地储备功能认识存在偏差,将土地储备等同于“城市经营”52-53
  • 三、土地储备机构职责定位矛盾,妨碍了土地储备目标的实现53
  • 四、储备土地补偿标准不仅合理,储备土地的取得难度较大53-54
  • 五、土地储备融资渠道单一,资金运作潜藏风险54
  • 六、土地储备制度引发了房产炒作,引起了房价的过快上涨54-55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对策55-59
  • 一、加强土地储备法制建设,规范土地储备行为55-56
  • 二、建立土地储备监督机制,严防政府偏离土地储备预定目标56
  • 三、科学界定土地统一收购性质,确立土地储备制度实施中政府的主导地位56-57
  • 四、正确把握储备补偿原则,合理制定储备土地补偿标准57
  • 五、多元筹集土地储备资金,实现土地储备资金的良性循环57-58
  • 六、发挥土地储备制度调控土地市场的作用,抑制炒作,稳定房价58-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尚嘉亮;我国城市土地储备运作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袁肖蕾;我国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夏冬阳;我国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4 尹文秀;岳阳市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盛雷鸣;土地储备中房屋拆迁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韦杰文;基于工作流理论的土地储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860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860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