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宪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适用

发布时间:2017-12-31 05:36

  本文关键词:宪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适用 出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宪法 宪法适用 宪制秩序 香港法院


【摘要】:宪法在香港的适用可以区分为整体适用和具体适用。香港回归后,宪法整体上在香港获得实效,即以基础规范的方式整体适用于香港;具体适用方式则由于"一国两制"的宪制安排而独具特色。司法适用是宪法在香港的最重要、最典型的适用方式。香港法院不具有违宪(宪法)审查权,这就决定了宪法在香港的司法适用空间有限。除了基本法,宪法也是中央或者内地与香港交流对话的平台,也是香港形塑中国国家观念的重要途径。香港法院阐释和适用国家宪法,将以普通法的方式,大大丰富宪法的内涵,从而为中国宪法(学)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一条偏径。
[Abstract]:Application of constitution in Hongko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overall ap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After the return of Hongkong,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is obtained in Hongkong, on the basis of how to regulate the overall for Hongkong;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co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unique. Our method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stitution in Hongkong, for the most typical way. Hongkong court does not have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 to review (constitution), which determines the space of judicial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of Hongkong. In addition to the basic law, the constitution is the central or the mainland and Hongkong exchange platform, Hongkong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shape the concept of state China. Hongkong court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constitution, will by the way, greatly enrich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so as to Chinese constitution (lear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provides a partial path.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文视具体语境简称为“中国宪法”、“国家宪法”或“宪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适用问题的争论旷日持久且悬而未决。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存在三个高峰期:一是《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之后,在香港基本法起草的过程中,有关方面即就该问题展开了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民;“一国两制”实施中的若干宪法问题浅析[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谢维雁;;“宪法间接适用论”质疑[J];法商研究;2011年02期

3 费善诚;;论宪法的适用性[J];法学家;1996年03期

4 陈弘毅;;香港回归的法学反思[J];法学家;1997年05期

5 张炳良;论《基本法》的制宪意义[J];法学评论;1989年01期

6 丁焕春;论我国宪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效力[J];法学评论;1991年03期

7 刘松山;;人民法院的审判依据为什么不能是宪法——兼论我国宪法适用的特点和前景[J];法学;2009年02期

8 殷啸虎;;论宪法在特别行政区的适用[J];法学;2010年01期

9 孙莹;;香港特区区议会在香港政制架构中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港澳研究;2013年01期

10 林来梵;;转型期宪法的实施形态[J];比较法研究;201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李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敬胜;;论邓小平“两个飞跃”战略思想的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汪青松;;邓小平企业管理实践与理念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3 李正华;;邓小平、陈云的改革思想比较[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4 范利斌;;直辖市下有自治机关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周新城;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大问题——科学地研究苏联演变问题的重大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胡安全;;新时期中共党内教育活动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胡安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意识的嬗变与执政党的思想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王新建;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的宽广视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马小林;刘沧海;;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当代社会思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开琼;;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及增进民族团结的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7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蔚云;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2 陈来;儒家伦理与“人权”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3 梁慧星;论法律解释方法[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4 苏力;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发展的一个概览[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5 张千帆;;从宪法到宪政——司法审查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8年01期

6 姚建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认真对待人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邹平学;;论特别行政区制度的中国特色[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公丕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律调整[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9 齐延平;;人权精神的危机与拯救[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童之伟;;中国30年来的宪法学教学与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松有(作者系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坤,上官丕亮;宪法法部门初探[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2 王学栋;论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性[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姜峰;论我国宪法中人权条款的直接效力[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秦前红;论宪法变迁[J];中国法学;2001年02期

5 杜承铭;论宪法的弹性机制[J];河北法学;2001年03期

6 任兆银;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宪法变革轨迹及其启示[J];学术探索;2001年06期

7 李琦;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之性质:宪法的特别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周伟;宪法解释案例实证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2年02期

9 周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解释案例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单忠献;论我国宪法解释体制[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国发;;修宪与宪法的稳定性和时代性[A];学习宪法修正案座谈会文集[C];2004年

2 雷益丹;;《建立欧洲宪法条约》:迈向欧盟的宪政和谐[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王振民;;宪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李妍;;贵州省法学会宪法法理学年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治保障[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文祥;;分权原则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变迁[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7 王士如;;从宪法到宪政的思考——立宪主义思想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8 张文显;刘红臻;;人权的宪法载列与保障:理由、进展与努力的方向[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剑;;宪政法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许艳娜;;从立法层面保障我国宪法的实施[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景宇;宪法的稳定和与时俱进[N];人民日报;2003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 潘弘祥;完善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四点建议[N];检察日报;2007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叶中;关于我党运用宪法思维执政的思考[N];北京日报;2008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刘仁文;也谈宪法之道[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徐贲;解释宪法是法官的事,也是民众的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6 丁剑(法学博士);慎言修宪[N];南方周末;2003年

7 蔡定剑;宪法就是拿来用的[N];南方周末;2008年

8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胡锦光;宪法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王石川;“向宪法宣誓”获赞最多的民意脉动[N];工人日报;2014年

10 王石川;“宪法宣誓制度”获赞最多的民意脉动[N];济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广登;宪法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谭钟毓;中日韩宪法移植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宋海春;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蕾;诠释学视域下的宪法平等规范[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思留;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表达[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朱应平;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婧博;宪法责任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赵坤;论英国宪法惯例的法治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春鹏;论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意主义[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超群;试论宪法思维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修铁;论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于广丹;美国宪法解释的创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田川;我国宪法解释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黄钰晶;从宪法变迁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和变化[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亮明;劳动权的宪法解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阳红伟;中国宪法惯例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8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358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8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