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德、美两国宪法私法效力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8-01-26 22:32

  本文关键词: 私法宪法化 客观价值秩序 国家行为理论 宪法的水平效力 宪法的第三人效力 出处:《求是学刊》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宪法只约束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公法关系,不干涉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私法关系,是西方法律的一个深远的历史传统。但二十世纪后期,随着社会和法律的发展,在西方社会的司法实践中又产生了一个有悖上述传统的相同趋势,即宪法权利规范对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私人关系或私法关系的渗透和影响。德国与美国是产生这一趋势的两个典型国家,分别生成了使这种趋势正当化的两个典型理论,即"价值辐射"理论和"国家行为"理论。由这两个不同理论所指导的司法实践能够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Abstract]:The constitution only binds the public law relations between citizens and the state, and does not interfere in the private law relations between citizens and citizens, which is a profound historical tradition of western law. However, in the late period of 20th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law.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western society, the same trend has emerged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above traditio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the two typical countries that produce this trend, that is, the penetration and influence of constitutional right norms on the private relations or private law relations between citizens and citizens. Two typical theories, namely "value radiation" theory and "behavior of state" theory, have been generated to justify this trend. The judicial practice guided by these two different theories can produce different legal consequences.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法治社会中的民事权利的宪法保护”,项目编号:11522Z014
【分类号】:DD911;D971.2;D951.6
【正文快照】: 公法与私法,即宪法与民法的两域分治是西方社会的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传统。但至二十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的司法实践中却逐渐出现了一个有悖上述传统的相同趋势,即宪法权利规范对私法关系或私人关系的影响和适用,即作为公法的宪法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了私法效力,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建东;曾见;;情谊行为还是法律行为——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女方停服避孕药”案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张颖杰;论国企改制的产权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蒋辉宇;;论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与社员的责任形式——对当前学界有关合作社法人地位研究的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鲁忠江;吴向阳;;论保险合同中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许翠霞;;动物真的能够成为法律主体吗?——关于法律主体的前提性说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郑晓剑;陶伯进;;侵权责任能力视域内《侵权责任法》第32条与第33条之解释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陆丹;;论医疗机构在“错误出生”中的法律责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张蓉;试析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意思自治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美根;;论专利默示许可——以对专利产品合理期待使用为目标[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李晨;;法律经济分析的规则视角问题及其实践应用[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5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王思远;黄明健;;林权的物权请求权探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吴一博;;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物权法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玄玉宝;;论能动司法在个案裁判中的实现——从一则公报案例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田保军;孙学亮;;刍议无因管理之“契约”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10 陈历幸;;同时遇难的死亡时间推定问题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8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晓敏;大陆法系所有权模式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唐琳;非典型股东查阅权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阿求;婚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智敏;论我国现行立法下动产附合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姚洁;公司经营范围的法律属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顾洁璐;论承租人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吴志强;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设立[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6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466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3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