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论基因技术对宪法的挑战

发布时间:2018-06-08 21:03

  本文选题:基因技术 + 宪法 ; 参考:《东岳论丛》2012年04期


【摘要】:现代基因技术给法律领域带来巨大挑战,而负担基本权益保护的宪法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无疑是众所瞩目的。其挑战首先体现在主体的界定上。法律上之"人"包含有独立、自由、自主之涵义,"人"作为主体是一切权利与义务的出发点,当基因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之所以为"人"都产生争议时,法律体系的权利主体应该如何应付?是否需要创设一种新型主体?恐怕宪法学首先要做出一个基本的解释与界定。其次是对宪法基本价值的挑战。人性尊严是宪法的基本价值,由于基因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对人类遗传物质的修饰和操纵,人类的特性成为一种附庸,这样就使得人性尊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此人性尊严内涵有了新的要求,对人性尊严的侵犯形式也有了新的内容。作为基本规范的宪法如何回应是一个挑战。另外,基因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同样给宪法基本权利如生命权、平等权、隐私权、后代基本权利等以及社会基本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并且适时进行立法的调整,使法律、伦理和基因科技的发展达到协调和平衡,使各方的基本权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科技进步与社会和谐的目的。
[Abstract]:Modern genetic technology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field of law, but what kind of challenge does the constitution of basic rights and interests face? The challenge lies 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subject. In law, "human" contains the meaning of independence, freedom and autonomy. As the subject, "human"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l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How should the subject of the right in the legal system deal with it? Is it necessary to create a new subject? I am afraid that the first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to make a basic interpretation and definition. The second is the challenge to the basic values of the Constitution. Human dignity is the basic value of the constitution. Because genetic technology has realized the modific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human genetic material on the molecular level, human characteristics have become a kind of vassal, which makes human dignity face a huge challenge. Therefore,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 dignity has new requirements, and the form of violation of human dignity also has new content. How the Constitution responds as a basic norm is a challenge.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genetic technology also bring great impact and challenge to the basic rights of constitution such as the right to life, the right to equality, the right to privacy, the basic rights of future generations, and the basic order of society. These issues and challenges require further research and attention, as well as timely legislative adjustments to harmonize and balance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ethical and gene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o maximize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social harmon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YJC820100)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IFW1006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彻;论网络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J];前沿;2005年10期

2 苏日娜;;浅论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J];前沿;2006年03期

3 贾志雄;严淑华;;科技时代人类活动的伦理维度探析[J];前沿;2011年09期

4 沙振江;论现代参考咨询的人格化原则[J];情报资料工作;2003年03期

5 张璐;;浅议我国姓名权的保护[J];青春岁月;2010年24期

6 宋晶;;刍议“经济人”的伦理困惑[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1期

7 张炜达;;商号权法律保护现状及完善之再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20期

8 易延友;;除罪化、程序法治与法的可预期性——以黄碟案为中心的法理透视[J];清华法学;2009年04期

9 武嘉;试论奥林匹克标志权的保护[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张莹;手机偷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法律问题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首珠;;当代中国技术伦理思想研究:理论与实践[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建会;;关于克隆人的哲学思考[A];全国第四届生物学哲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5年

3 马怀德;高辰年;;国家赔偿法的发展与完善[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倪永宁;;试论档案利用中的隐私权保护[A];回顾与展望: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潘华志;权利冲突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蒋虹;论商号及其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郑娟;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刘瑛;企业信用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慧超;论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威赞;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姚志刚;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钱强森;建立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路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喻睿之;论民事主体类型的演进[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尹永杰;论隐私权的宪法保障[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黄登峰;梓元岗皮具商圈商标侵权问题的治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易旭红;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叶楠;论我国劳动知情权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宇;网络干预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玉烨;基因技术环境下专利制度之发展[J];律师世界;2002年02期

2 陈晓青;关于我国基因技术保护的几点法律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张国安,徐圻;谈谈基因工程对人类社会的全面影响[J];理论与当代;1999年06期

4 ;澳大利亚生物安全研究与法制化管理考察总结[J];科技与法律;2003年03期

5 吕炳斌;试论基因技术发展对法律的挑战[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刘锐;基因技术的法律保护模式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4年01期

7 吕炳斌,卢大儒;基因技术发展对法律的挑战[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8 陈俊丽;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法律控制[J];天中学刊;2003年S1期

9 易杳,李玲;基因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J];w,

本文编号:1997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997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e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