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权宪法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本位立法
本文选题:宪法财产权 + 社会性权利 ;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06期
【摘要】:财产权保障是私法的核心内容之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也被写入近代宪法。但随着20世纪以来法律社会化的潮流,私权不再"绝对"而受到公法的规制,财产权社会属性也为现代宪法所确认,其标志是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的颁布。传统的民生思想与现代的社会本位理念相结合,使得近代中国宪法财产权的规定在内容及体系安排上,与其他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相较有所不同。在近代中国移植西方法律的过程中,保护财产权的民法典与限制财产权的社会本位立法同时引入中国。当代不少人拘泥于所谓宪法财产权的"形式主义陷阱",将宪法财产权条款与市场经济、法治联系在一起,片面强调没有宪法的保障就没有财产安全也就没有自由、繁荣的市场。这是对财产权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误解。
[Abstract]: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is one of the core contents of private law, and private property is also written into the modern constitution. However, with the trend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law since the 20th century, private rights are no longer "absolute" and subject to the regulation of public law. The social attribute of property rights is also confirmed by the modern constitution, which is marked by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Weimar Constitution of Germany in 1919.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hough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modern concept of social standard makes the provisions of the property right of the constitution of modern China different from other articles of the basic rights of the constitution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system arran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lanting western law in modern China, the civil code of property right protection and the social standard legislation of restricting property right were introduced into China simultaneously. Many people are stuck to the "formalism trap" of the so-called constitutional property rights, linking the terms of the constitutional property rights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unilaterally emphasizing that without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there would be no property security and no free and prosperous market. This is a doubl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property right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的支持
【分类号】:D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鸿;;社会本位法律观之批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2 曹燕,吴亚琳;试论社会本位的司法理念[J];政法论丛;2004年05期
3 李文军;;社会本位:理想还是现实?——对民国时期社会本位立法的再评价[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余丙南;;国际法国际社会本位初探[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李文军;;社会本位司法理念中国化研究——从民国的理论与实践展开[J];思想战线;2013年01期
6 张志芳;;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本位立法理论[J];法制与社会;2008年31期
7 袁雪;;如何认识权利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5期
8 孟俊红;;闯红灯、扣奖金与单位评优——论法本位的错位[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董延林,孙宇;法律本位之演进论略[J];学习与探索;1998年02期
10 李龙亮,郭成;社会本位——民法典的最佳选择[J];河北法学;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文军;;社会本位司法理念中国化研究——从民国的理论与实践展开[A];2013年第七届法律文化全国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何璐;;论环境法律观念——生态本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3 孙思礼;;经济法本位新论[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4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忠军;社会本位:经济法的本质[N];学习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永宽;中国传统政治的文化解读[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何成乐;沟通中西方法律的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2 廉峰;论法的社会本位[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庞连花;社区自治中行政化问题的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丹;公司社会责任的实例观察[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赵东倩;社会本位教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58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058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