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大直接选举中选举委员会人员组成研究
本文选题:直接选举 + 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 ; 参考:《中州学刊》2014年03期
【摘要】:选举委员会人员组成应当体现民主性,但若要求其完全通过选举产生,就既不符合法理,也无现实可操作性。选举委员会与人大对民主的类型和程度的要求有别,前者需要参与民主,后者基于选举民主。选举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决定了其所体现的民主只能是参与民主而不是选举民主。对选举委员会而言,独立性和中立性是其所追求的首要价值。我国《选举法》应当明确规定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保持一定比例的普通选民,地方性法规中应当细化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条件和产生程序,可以借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由各方推选产生的规定,将农村基层民主运行方式推及到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
[Abstract]:The composition of the Election Commission should be democratic, but if it is required to be elected completely, it is neither legal nor practical. The Electoral Commiss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in demanding the type and degree of democracy, which requires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while the latter is based on electoral democracy. The nature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Electoral Commission determine that the democracy it embodies can only be participatory, not electoral. For the Election Commission, independence and neutrality are its primary values. The Electoral Law of our country should clearly stipulate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lection Commission shall maintain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the ordinary voters, and the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shall refine the conditions and the procedure for the election of the members of the Election Commission. We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provisions of the Organic Law of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that the villagers' election committee shall be elected by all parties, and the democratic operation mode of the rural grassroots level can be extended to the direct election of the deputies to the people's Congress.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问题研究》(12SFB4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小畅;李杨;;群众政治与公民政治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石瑛;董丁戈;;论基于政治效能感的公民政治参与[J];学术交流;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张本英;英吉利民族与英帝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李若晨;;简论直接选举的制约因素[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刁大明;美国联邦政府拨款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湘平;政府公信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爱军;行政行为的目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汶庆;论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作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黄辛;经济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宝东;试论我国宪政文化建设的途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石瑛;朱孟才;;浅析转型期中国政治发展的策略选择[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2 陈义平;;公民政治哲学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2期
3 孟浩;罗洪刚;;政治发展视野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0年24期
4 陈红太;中国政治传统与现代公民政治[J];文史哲;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丁;;民主选举与政治冷漠——对我国《选举法》的重新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年01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J];新法规月刊;1995年05期
3 高志卿;关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9期
4 余娉;;更有尊严的生活,从平等选举始[J];世界博览;2010年08期
5 白雪梅;;从8:1到1:1[J];东北之窗;2010年07期
6 曾锡环,杨振东;中国选举法立法的若干政治意蕴阐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阿计;选举制度,掀起变革风暴——解析《选举法》修改背景(下)[J];政府法制;2005年07期
8 孙丙珠;人民当家作主的确切保证——新《选举法》的公布和实施[J];政法论坛;1979年01期
9 ;村民小组长拿着票箱串户签票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合法吗[J];乡镇论坛;2010年10期
10 毛磊;;从“一人一票”到“一票一值”[J];东北之窗;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郭相宏;任俊琳;;董必武宪政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2 植锦泉;;村(居)委员会选民资格认定之剖析与探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罗倩;许艳娜;;人大代表选举引入竞争机制不等于是西方的竞选[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Q乡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办法(草案)》[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1年
5 李升军;;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早报特约评论员 王建勋;以完善选举法为契机推进民主政治[N];东方早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耿兴敏;同票同权:民主一大步[N];中国妇女报;2010年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安克明;选举法修正有四大看点[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毛磊;选举法修改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N];人民日报;2010年
6 记者 青竹;学习贯彻新选举法 促进社会和谐城乡统筹发展[N];青海日报;2010年
7 记者 周婷玉 黄小希 邹声文 张宗堂 崔清新 贾楠 侯丽军 隋笑飞 王茜 李忠将 邹伟 金小茜;选举法修改:“同票同权”,“透明”选举[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特派记者 黄晶 陈成智 谭丽琳;海南团代表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N];海南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鹏权;选举法修改四大猜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谢卫群 倪光辉 刘维涛;选举法修改,同票同权扩大人民民主[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焦洪昌;选举权的法律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妮;我国人大代表直接选举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陈仁贵;论我国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制度的完善[D];南昌大学;2013年
3 胡晟;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程序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孙利强;论我国选举法的修改与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张海丹;论乡镇长直接选举的可行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婴;城市基层直接选举的实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明;中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张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选举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鑫;中国城乡人口选举比例的历史考察[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玺;我国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完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2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07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