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完善我国人大制度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8-07-06 10:11

  本文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最高国家权力 ; 参考:《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我国人大制度已经运行了60年。理性地看,人大制度和人大运行,特别是宪法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对人大制度的根本性质、其权力位阶、其与人民、选民、执政党、政府之间的关系尚未理清。依照宪法,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人民是最高权力主体,人大(及其代表)应当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大的运行,依据民主选举基础上的权力集中制,而不是"议行合一",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不能直接包办行政权力或者干预司法权力。而事实上,宪法所确认的人大权力还没有完全到位;执政党的领导权不能取代人大的决定权和监督权;为避免"自己监督自己",应当减少人大代表中党员官员的构成比例,同时,人大立法的重心应调整到政治立法、人权与权利立法方面。
[Abstract]: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ystem has been in operation for 60 years. From a rational point of view,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system and operation of the NPC, especiall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basic nature of the NPC system, its power level,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ople, voters, the ruling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has not been clarified.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the people's Congress is the supreme organ of state power, but the people are the supreme power subject, and the people's Congress (and its representatives) shall be accountable to and subject to supervision by the people; the operation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shall be based on the centralism of power on the basis of democratic elections.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exercises the state legislative power and cannot directly arrange administrative power or interfere with judicial power. In fact, the power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as recognized by the Constitution has not yet been fully implemented; the leadership of the ruling party cannot replace the power of decis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in order to avoid "self-supervision of oneself," the proportion of party members and officials among the deputies to the people's Congress should be reduced. At the same time, the focus of NPC legislation should be adjusted to political legislation, human rights and rights legisl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磊;;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1年10期

2 毛平;在实践中发展 在开拓中完善——我国人大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J];海南人大;2004年09期

3 徐勋;;学习广东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经验[J];人大工作通讯;1995年05期

4 解嵘嵘;;自治区七届“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评选揭晓[J];新疆人大(汉文);1998年06期

5 贺大新;;“胡诗人”颂人大[J];楚天主人;2005年Z1期

6 沈掌荣;;全国范围内评选“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产生良好作用[J];人大工作通讯;1994年06期

7 周成奎;;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做好人大研究工作[J];中国人大;2002年02期

8 陈煜;;我省第三届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参评作品评点[J];福建人大;1994年09期

9 杨泉明;树立宪法权威与完善人大制度[J];现代法学;1994年06期

10 本刊编辑部;潮涌江淮[J];江淮法治;200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新;;人大制度中的检察机关地位分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2 程竹汝;;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现形式的历史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成就的三个方面[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罗祥辉;;人大监督是民主监督有效的基本形式[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武松;;我国宪法保障制度研究[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海年;;依法治国 典范永在——纪念董必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6 吴光德;;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探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7 熊文钊;曹旭东;;论依法执政的思想渊源及其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机结合的体制途径——董必武思想的传承、发展、实现[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刘绍春;;论民主执政[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9 吴世明;赵学良;;党政交叉任职后正确处理县级人大与政府工作关系初探[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10 任舒泽;;董必武与华北人民政府的民主法制建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显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 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N];人民日报;2004年

2 刘山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多数”之辨[N];检察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田俊荣;亲历人大制度十五年[N];人民日报;2002年

4 周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N];云南日报;2002年

5 记者 李晓鹏 ;切实把人大制度坚持好完善好[N];浙江日报;2004年

6 特邀嘉宾 刘政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九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十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本报记者 袁祥 曹建文;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N];光明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吴兢;必须坚持的根本制度[N];人民日报;2003年

8 李微 肖杰;人大制度与法律监督50年休戚与共[N];检察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傅旭 徐运平 武侠 裴智勇;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N];人民日报;2002年

10 陶国峰;珍惜公民的立法权利[N];经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合俊;作为人权的性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裘索;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何志鹏;人权国际化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尹守香;我国税收立法权配置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6 于忠春;人权视角下的环境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吴宁;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D];吉林大学;2005年

8 王冰洁;企业控制权安排及控制权效率改进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李伯超;宪政危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邓智慧;人身保护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文涛;中美人权观分歧探析[D];山西大学;2003年

2 李克胜;试析人权视野中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叶林;关于弱势群体和改善我国民工人权若干问题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4 陈明明;人权的刑法保护[D];吉林大学;2006年

5 严胜军;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立法完善[D];郑州大学;2005年

6 汪火良;论劳动权与人的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7 孙倩;论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保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唐亚军;胡适人权法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尹娟;试论国际人权制度及其在国内的实施[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杨卫红;网络技术与人权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02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102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