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09:12
本文关键词:宪法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宪法是法的认识,宪法责任(宪政责任、宪事责任)应是法律责任的一种形式,对于这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宪法学界还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目前,在宪法学界,除了少数学者使用宪法责任的概念外,还缺乏对宪法责任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对宪法责任作比较系统的研究。 宪法责任的概念分析。宪法是法,宪法责任是法律责任的一种形式,分析宪法责任应从对责任和法律责任的理解入手,责任和法律责任是分析宪法责任概念的切入点;宪法责任应是特定宪法关系主体的责任,问题在于宪法应该约束谁?哪些宪法关系主体是宪法责任的主体?宪法关系主体、违宪主体和宪法责任主体是否具有同一性?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是分析宪法责任的关键;宪法责任应是特定宪法关系主体违反宪法义务所应承担的宪法上的否定性后果,但问题在于宪法关系主体的宪法义务出自哪里?怎样理解宪法义务?这是确立宪法责任的前提。 宪法责任的逻辑基础。宪法责任的逻辑基础是对宪法责任产生和存在的理解与认识,它试图回答宪法责任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等问题。宪法责任主要是行使宪法权力的主体的责任,宪法责任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对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的约束,因此当讲宪法责任的逻辑基础的时候其实就是试图说明对公共权力(宪法权力)约束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的问题。 宪法责任的构成和宪法责任的特征。没有违宪行为的发生也就谈不上宪法责任问题,违宪行为的发生是宪法责任构成的最基本要件。过错、损害和因果关系是不是宪法责任构成不可缺少的要件,不能机械地照搬法理学的一般原理;政治性是宪法责任的鲜明特征,宪法责任的政治性源于宪法的政治性。 宪法责任的形式。宪法责任的形式是指宪法责任的具体表现形态。由于宪法责任主体的多重性和违宪行为的复杂性,宪法责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试图将宪法责任形式类型化是困难的。本文所说的宪法责任形式仅就具有普遍意义的、体现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典和宪法惯例中的宪法责任形式,分别是:被弹劾、被罢免、被撤销
【关键词】:宪法 违宪 宪法责任 宪法责任实现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11
【目录】:
- 引言18-22
- 一、宪法责任问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8-19
- 二、宪法责任问题研究的现状19-20
- 三、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问题20-22
- 第一章 宪法责任的概念分析22-40
- 一、责任和法律责任:分析宪法责任的切入点22-24
- 二、宪法关系主体、违宪主体与宪法责任主体:理解宪法责任的关键24-32
- 三、宪法义务:确定宪法责任的前提32-38
- 四、宪法责任和违宪责任:对宪法责任的进一步理解38-40
- 第二章 宪法责任的逻辑基础40-58
- 一、宪法权力所有者和行使者的分离:宪法责任的合理性40-48
- 二、人性和权力的二重性:宪法责任的必要性48-53
- 三、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宪法责任实现的可能性53-58
- 第三章 宪法责任的构成和特征58-73
- 一、宪法责任的构成要件58-64
- 二、宪法责任的政治性特质64-73
- 第四章 宪法责任的形式73-112
- 一、被弹劫73-78
- 二、被罢免78-97
- 三、引咎辞职97-99
- 四、被撤销(被宣布无效、被拒绝适用)99-107
- 五、被取缔107-112
- 第五章 宪法责任的实现机制112-143
- 一、质询112-123
- 二、特别调查123-129
- 三、不信任投票129-131
- 四、报告工作131-136
- 五、违宪审查136-143
- 第六章 我国宪法责任实现的宏观思考143-158
- 一、中国共产党的宪法义务和宪法责任143-150
-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和宪法责任的实现150-154
- 三、政务公开与宪法责任的追究154-158
- 结论158-161
- 参考文献161-167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6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新蕾;宪法中公民义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高重坤;论领导干部的行宪能力[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左爱萍;我国人大特定问题调查制度完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宪法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2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