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罢工权的法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2 09:00

  本文关键词:罢工权的法理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罢工权是法学领域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本文试图从理论法学的角度对罢工权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罢工权在我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我国罢工权立法提供理论依据。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是对罢工权相关概念的界定。本章致力于明确罢工自由和罢工权的区别,分别介绍了罢工的概念、构成要件、罢工权概念、与罢工自由的关系以及与劳动权的关系。第二章以域外历史考察的方法,追溯了罢工权的理论历史,探寻了罢工权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早期西方的罢工权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罢工权理论以及当代西方的罢工权理论。第三章首先是用历史考察的方法对我国罢工权的历史进行了介绍,其次通过对我国国情变化考察和罢工权替代制度的研究来得出确立罢工权的必要性这一结论。第四章是对罢工权的法理学分析。本章阐述了罢工权的人权基础,分析了罢工权的宪法权利属性,探讨了罢工权确立和限制的正当性依据,并以法治的原则保障达到各得其所的和谐状态。第五章探求罢工权制度的具体设计,采用罢工自由入宪和《罢工法》的专门立法,为我国立法提供建议。
【关键词】:罢工权 罢工自由 人权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11;D91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引言7-9
  • 第一章 罢工权的概况9-14
  • 第一节 罢工的概念9-11
  • 一、罢工的含义9
  • 二、罢工的构成要件9-10
  • 三、与罢工相关的概念10-11
  • 第二节 罢工权的概念11-14
  • 一、罢工权11
  • 二、罢工自由与罢工权11-12
  • 三、罢工权与劳动权12-14
  • 第二章 罢工权的思想渊源14-21
  • 第一节 早期西方的罢工权理论14-15
  • 一、早期西方自发罢工权运动和社会思想14
  • 二、主要代表人物的罢工权思想14-15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罢工权思想15-18
  • 一、马克思的罢工权思想15-16
  • 二、列宁的罢工权思想16-17
  • 三、我国罢工运动的实践17-18
  • 第三节 当代西方的罢工权的理论18-21
  • 一、当代西方罢工权理论概述18-19
  • 二、新制度学派的罢工权思想19-20
  • 三、自由改革学派的罢工权思想20-21
  • 第三章 我国罢工权的历史沿革21-31
  • 第一节 我国罢工权理论研究21-23
  • 一、罢工权的误解辨析21-22
  • 二、修宪说和缓行说22-23
  • 第二节 罢工权制度的嬗变23-26
  • 一、建国前的罢工权制度缺失23
  • 二、建国后的罢工权制度的变迁23-24
  • 三、罢工权的替代制度24-26
  • 第三节 我国确立罢工权的必要性26-31
  • 一、社会变迁的影响26-27
  • 二、特殊劳动关系的困境27-28
  • 三、国际条约的义务28-29
  • 四、替代制度的不足29-31
  • 第四章 罢工权的法理分析31-41
  • 第一节 罢工权与人权31-34
  • 一、罢工权的人权基础31-32
  • 二、国际人权法的保护32-34
  • 第二节 罢工权的法律性质34-36
  • 一、罢工权的宪法权利属性34-35
  • 二、罢工权的具体权利属性35-36
  • 第三节 罢工权的价值36-41
  • 一、罢工权涉及的利益36-37
  • 二、罢工权的正当性根据37-38
  • 三、罢工权的法治保障38-41
  • 第五章 罢工权的制度设想41-45
  • 第一节 罢工自由入宪41-42
  • 一、罢工自由入宪的理由41-42
  • 二、罢工自由入宪的具体设计42
  • 第二节 保障罢工权法律的完善42-45
  • 一、制订《罢工法》42-44
  • 二、修改相关法律44-45
  • 注释45-50
  • 参考文献50-53
  • 后记53-5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窦国强;我国罢工立法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晖;我国工会角色的缺位、错位与归位[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李永梅;论我国罢工权的立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雪;从我国历次宪法修正案看人权保护的历程[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李菁;论罢工权的立法与实施机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罢工权的法理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9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509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0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