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转型中的宪法工程学:一个理论框架
本文关键词:民主转型中的宪法工程学:一个理论框架
更多相关文章: 宪法工程学 民主转型 政治制度 社会分裂 政治精英
【摘要】:宪法工程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比较政治研究中兴起的重要分支,并已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仍然缺少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本文试图把比较政治研究跟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结合起来,立足于经济人假设与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建立一个基于"制度—行为—结果"的统一的宪法工程学理论框架。本文认为,稳定的一致政府是稳定而有效的民主政体的前提条件。宪法设计与政治制度安排的关键是能否为政治家与选民提供有效的激励结构,最终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一致政府。对高度分裂的社会来说,宪法设计与政治制度安排的重点是要为政治精英提供跨族群的激励,以及为不同族群集团的政治精英提供政治合作的激励。这样,本文阐明了宪法工程学的微观基础与制度机制,初步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宪法工程学的理论框架。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宪法工程学 民主转型 政治制度 社会分裂 政治精英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ZZ013) 复旦大学985-3期项目(2011SHKXZD011)的资助
【分类号】:D911
【正文快照】: 最近二十年来,宪法工程学(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成了国际学界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实际上,宪法工程学沿袭的是政治制度研究的古老传统。自古希腊以来,对政体和政治制度的研究一直是政治学家的关注重点。最近半个世纪以来,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最早提出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闫海;;基于司法独立的我国司法预算制度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6 钟娟;姜起民;;行政相对人监督行政的理论基础[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张本英;英吉利民族与英帝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梁晓淮;张洪得;;独立化 公开化 法制化——检察机关侦查权内部制约机制的检讨与重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祺国;;论和谐司法[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学成;;我国检察权制约行政权的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朱全景;;论检察机关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8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9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罗依平;;深化我国政府决策机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爱军;行政行为的目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秦中蕾;法律保留原则下的基本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纪国;;动力与逻辑:村庄权力结构民主转型[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2 佘纪国;;村庄权力结构民主转型:阻力及其逻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佘纪国;;动力与逻辑:村庄权力结构民主转型[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4 马群;;民主转型与经济发展——亚当·普沃斯基民主理论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4期
5 徐鸣;;墨西哥的政策调整与民主转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刘文沛;;制度设计与民主转型的理论分析[J];理论界;2011年05期
7 王菁;李想;;“民主化”、“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概念的澄清与辨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陈湘林;;菲律宾民主转型的原因探析[J];学理论;2011年30期
9 陈湘林;;菲律宾民主转型的原因探析[J];传承;2011年27期
10 高春芽;;经济发展、政治文化与民主转型——社会结构视野中的民主化探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鸿博;;民主转型与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以独立后的墨西哥为例[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黄铭廷;;台湾原住民族土地权利的民主转型正义——以新北市政府部落重建水治理政策为例(英文)[A];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 赵鼎新;寻求共识以推进渐进民主转型[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肖自强;西方学术大师查尔斯·泰勒来华讲“民主转型”[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刘波;西班牙民主转型并非一帆风顺[N];经济观察报;2007年
4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程明;如何做好民主转型与巩固?[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本报驻埃及记者 黄培昭 张梦旭;分离主义阻碍利比亚民主转型[N];人民日报;2012年
6 张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民主巩固是多种因素混合的结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柳红;柬埔寨:民主转型加速度[N];经济观察报;2013年
8 夏璐;聚合式民主与协商式民主关系如何[N];中华读书报;2014年
9 肉唐僧;不掀桌子,游戏才能玩下去[N];东方早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戴志勇;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N];南方周末;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群;民主转型与民主的可持续性[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菲易;国际化、制度化与民主化[D];复旦大学;2009年
3 郭中军;台湾民主转型中的民粹主义[D];复旦大学;2006年
4 严泉;民国初年的制宪与民主转型[D];上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宝明;韩国民主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蒙泫润;1986年以后菲律宾的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赵树维;新加坡民主转型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张小宇;国际因素视角下印度尼西亚民主转型的动因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5 肖怡梦;从结构和政治行动者的角度看近代中国民主转型[D];山东大学;2013年
6 王代金;韩国民主转型进程中的政治结构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7 邱昌情;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互动进程中的菲律宾民主转型(1986-2009)—一种分析框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森浩;东亚转型国家民主巩固的困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山西大学;2011年
9 常伟娜;民主巩固[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孙钰晴;南美新兴民主国家的民主巩固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30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53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