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城镇化过程中“村改居”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7:14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过程中“村改居”的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村改居 基层群众自治 法律


【摘要】:“城镇化”这一概念是1991年辜胜阻教授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首次使用,,而城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然而,探索中前进的中国城镇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诸多坎坷和曲折,甚至一度出现逆城镇化的现象,阻碍了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我国当前推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因此城镇化的过程也要依法进行,既有法律依据,又能依法、依程序行事。 本文旨在明确城镇化的概念、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探讨城镇化过程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过渡和变更——城镇化过程中“村改居”问题。分析城镇化过程中“村改居”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以及其面临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探讨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村改居”的法律掣肘,为依法实行“村改居”、稳步推动城镇化提供助力。 本文是通过查找数据、文献、网络资源等资料获取相关素材,结合相关理论实际展开研究,进而形成本文。 城镇化的概念和涉及范围较广,本文是从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的转变和过渡方面加以研究探索。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历程曲折艰辛,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发展的过程充满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城镇化仍然面临诸多考验和制约。而城镇化过程中“村改居”行为虽然有我国宪法规定的在城市和农村基层实行城市居民委员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制度,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等出台的有关政策性文件等为其提供依据。但是,在法律适用方面,仍面临着诸多制约,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分别对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成立、撤销、变更的条件和有关程序加以规定,而在城镇化过程中,乡村变为城镇后,为使得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无缝衔接,有效开展基层群众自治活动,为乡村顺利变为城镇,农民转为市民,原有的农村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稳步有序过渡,原有的农村村民委员会转变为城市居民委员会,即“村改居”势在必行,而相关组织法对此却无具体规定,就存在“村改居”组织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其次,城镇化过程中“村改居”行为还与行政法的行政法治和行政程序正当原则不相符;另外,城镇 化过程中的“村改居”行为还与当前的土地法律制度、户籍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等存在矛盾之处。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论述以上法律问题,经过研究比较,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强村委会和居委会的自治性,充分发挥其基层群众自治的作用;第二,修改完善现行的《村委会组织法》和《居委会组织法》,制定“村”、“居”过渡性的法律规范,为“村改居”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和行为准则,有效助推城镇化的顺利发展;第三,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对城镇化的壁垒作用,这是有力推动城镇化顺利发展的根本手段和必经之路。
【关键词】:城镇化 村改居 基层群众自治 法律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1;D921.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村改居”的有关概念9-16
  • 一、 城镇化过程中“村改居”的有关概念9-12
  • 1 、城镇化9-11
  • 2 、“村改居”的概念11-12
  • 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2-16
  • 1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概述12-13
  • 2 、村委会与居委会制度13-16
  • 第二章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村改居”的有关依据16-19
  • 一、 “村改居”的法律依据16-18
  • 1 、“村改居”的宪法依据16
  • 2 、“村改居”的组织法依据16-18
  • 二、 政策依据18-19
  • 第三章 城镇化过程中“村改居”面临的法律问题分析19-26
  • 一、 “村改居”面临的组织法律问题分析19-20
  • 二、 “村改居”面临的行政法问题分析20-21
  • 三、 “村改居”面临的土地法律问题分析21-22
  • 四、 “村改居”面临的经济法律问题分析22-25
  • 五、 “村改居”面临的户籍法律问题分析25
  • 六、 “村改居”面临的其他法律问题25-26
  • 第四章 用法律手段助推“村改居”,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26-33
  • 一、 加强委会、居委会的自治性26-28
  • 1 、村委会和居委会自治性不强的表现26-27
  • 2 、几点建议27-28
  • 二、 制定完善“村”、“居”过渡性法律规范28-30
  • 1 、修改完善现行的“两委”组织法28-29
  • 2 、制定“村”、“居”过渡性法律规范29-30
  • 三、 逐步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壁垒30-33
  • 1 、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30-31
  • 2 、破除城乡户籍的藩篱31
  • 3 、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31-32
  • 4 、推行土地制度改革32
  • 5 、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思想文化差异32-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明君;李妍君;;基层群众自治与乡村社会管理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2 肖立辉;;基层群众自治:中国基层民主的经验与道路[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9期

3 刘东杰;;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协调困境研究[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531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531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f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