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本质的宪法分析
本文关键词:刑罚本质的宪法分析
【摘要】:既有的关于刑罚本质的报应刑论、目的刑论、折衷论和关系论等理论都未能有效揭示刑罚的本质,根本原因在于对宪法考量的不足。从宪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刑罚表现为国家动用全部暴力机器对受刑人权利的剥夺,受刑人在这一关系中处于绝对弱势地位,其合法权利极易受到侵犯,因而刑罚的本质应当是对受刑人基本权利的保障。为了践行和维护这一本质,就需要对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行刑权进行宪法控制。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关键词】: 刑罚本质 宪法 权利保障 宪法控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死刑制度的宪法控制》(12JJD820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4;D921
【正文快照】: 关于刑罚本质研究,学者们大多从刑法的视角加以分析而缺乏宪法框架下的审视。刑罚的本质说到底是对人的自由、财产甚至生命权的限制或剥夺,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限制或剥夺,任何涉及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克减皆属于宪法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刑罚问题,因此,对刑罚本质的认识如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克昌;论刑罚的本质[J];法学评论;1995年05期
2 吴春岐;王彬;;受刑人权利的法律定位[J];法学论坛;2006年04期
3 龚华;;从国家刑到社会刑——重新认识我国刑罚的本质[J];刑事司法论坛;2011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张波;;新中国的加重和从重处罚制度的考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付晓雅;;《刑法修正案(七)》的得与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刘振东;;论刑法中客观主义的合理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冯凡英;关于量刑情节的几个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刘用军;;理性至上主义与刑事司法解释的命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何龙;张宝;;论刑法中的复权制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赵秉志;;论不能犯与不能犯未遂问题[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10 杨凯;;论刑法规范谦抑原则[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传强;;论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大华;;论“两少一宽”的少数民族犯罪刑事政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冯霜;;浅议刑罚轻缓化的必然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康均心;李娜;;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研究——兼论社区矫正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8 吴大华;;论“两少一宽”的少数民族犯罪刑事政策[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9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10 于跃江;;和谐社会的犯罪理念[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胡荣;反洗钱战略战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孙凌凤;酌定量刑情节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谭轶城;论刑法评价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褚晓玲;社区矫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董潇;高危驾驶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慧芳;中日环境犯罪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林源;我国刑罚结构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青;论抢夺罪中的抢夺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宏;;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不应考虑主观要素[J];法商研究;2006年01期
2 杨兴培;论刑事法律关系[J];法学;1998年02期
3 齐延平;论普遍人权[J];法学论坛;2002年03期
4 张明楷;;论刑法的表述顺序与行为结构[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1期
5 李伟;试论罪犯权利的来源及其法理学意义[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劳东燕;;危害性原则的当代命运[J];中外法学;2008年03期
7 王彬,褚晓琳;财产权的观念基础[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8 童之伟;法律关系的内容重估和概念重整[J];中国法学;1999年06期
9 范进学;权利概念论[J];中国法学;2003年02期
10 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进一步的批判性清理[J];中国法学;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尚军;;职务犯罪死刑立法之检讨[J];法学杂志;2007年05期
2 闫永黎;;辩诉交易在经济犯罪中的适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绍谦;适应变化树立新型刑罚观[J];法学;1993年06期
4 周恒阳;;少年司法制度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3期
5 童德华,廖梅;孟德斯鸠的“地理决定论”及其刑罚观述评[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6 王仲菊;;市场经济体制下刑法观念的更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刘孝晖;;现代法治视野下的轻缓刑罚观[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8 娜日斯;郝涌溪;;审判实践中罚金刑的适用[J];包钢科技;2006年02期
9 熊进军,蒋卫;新旧刑事学派刑罚观的对立[J];当代法学;2003年03期
10 林斌;;实证派犯罪学刑罚思想探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宝成;;构建和谐社会与恢复性司法[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2 刘志松;;“宽严相济”刑罚观念的历史渊源[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3 王宏玉;;实证学派——刑事政策合理化的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蒋兰香;;我国水资源刑法保护机制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5 郭立新;龚瑞;;理念、制度——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少年司法之走向[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6 刘强;;试论犯罪学应加强对刑罚改革的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郭立新;龚瑞;;理念、制度——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少年司法之走向[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李燕涛;所有惩罚都是损害[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冉巨火;岂有文章觉天下[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李晓林 张熙照;黑格尔刑罚观探析[N];吉林日报;2003年
4 江西省定南县人民法院 吕金彪 李舒文;罪责刑相适应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黑龙江省鹤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肖德龙;创建“五型法院”做到“三个必须”[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赵秉志;刑事责任是罪与刑的桥梁并具双重根据[N];检察日报;2004年
7 西安政治学院 傅达林;追求文明的判决为何广招非议[N];经济参考报;2011年
8 郭理蓉;刑罚体系与刑罚制度的现代化[N];法制日报;2004年
9 张华;浅议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的基本框架[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博达林;死刑执行不是基于报应[N];长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宏;汉唐刑罚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立志;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郑伟;法社会学视野中的刑罚理念及制度[D];吉林大学;2006年
4 贾文宇;假释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冯国泉;西周时期的德政与司法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胡东平;人格导入定罪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张秀玲;无期徒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陈健松;先秦德治法治关系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马宁;期待可能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学利;论刑罚的宽容性[D];河南大学;2013年
2 刘剑波;未成年人刑罚替代措施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张奕;未成年人刑罚从宽制度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4 陈登辉;刑罚的谦抑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徐凤霞;论缓刑若干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万春艳;论限制死刑[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吴逸超;试论涂尔干之犯罪学思想[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8 冯斌;起诉裁量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9 李强高;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轻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罗明华;刑罚轻重的立法设置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67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6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