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信息是否公开的司法判断
本文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 过程性信息 司法判断 依法行政 利益衡量 出处:《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面对我国实践中业已出现的过程性信息是否公开的争议,学界并未达成共识性意见,当前的法规范也未提供问题的解决空间。考察相关司法判决可发现,法院在该问题上曾经长期采取绝对不公开的态度,而最新判决赵正军案则提出了部分不公开的司法判断。着眼于挖掘具有普适意义的司法判断和对未来司法判断的建构,应当着重探讨过程性信息公开司法审查的关键点与疑难点。其中,关键点是将"依法行政"定位为司法审查的依据,明确厘清不公开的例外情形;疑难点是发现适用"依法行政"时所产生的无法消解的利益冲突并借助利益衡量方法从适用场合、适用原则、利益甄别和利益判断等环节展开分析。过程性信息的公开会随着国情社情的沿革,朝着制度化、常规化的方向发展。
[Abstract]:In the face of the dispute whether the process information is open or not,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not reached a consensus opinion, and the current legal norms have not provided the space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evant judicial decisions can be found. The Court has for a long time adopted an absolute closed attitude on this issue. And the latest judgment Zhao Zhengjun case put forward some closed judicial judgment, with a view to excavating the judicial judgment with universal signific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ture judicial judgment. We should focus on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judicial review of open process information. Among them, the key point is to position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as the basis of judicial review and clarify the exception of non-disclosure. The difficult point is to find the insoluble conflict of interest aris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administration by law" and apply the principle from the applicable situ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method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Along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publicity of the process information will develop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regulariz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推进人的城镇化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4AZD025
【分类号】:D92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数据革命潮流席卷下的现代社会,本已经纷繁复杂的行政活动中充斥着更为多元的各类信息,这一方面对行政机关如何有效管理海量信息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刺激着公众获取更多政府信息的潜在意愿。表现在行政法的视野中,除了传统的对于行政决定的结果可依申请公开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千帆;;政府公开的原则与例外——论美国信息自由制度[J];当代法学;2008年05期
2 李秀群;;司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J];法律方法;2003年00期
3 张利春;;日本民法中的利益衡量论[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4 徐继强;;衡量的法理——各种利益衡量论述评[J];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5 杨力;;基于利益衡量的裁判规则之形成[J];法商研究;2012年01期
6 章剑生;论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诉讼确认违法判决中的适用[J];法学;2004年06期
7 杨力;;民事疑案裁判的利益衡量[J];法学;2011年01期
8 张鲁萍;;过程性信息豁免公开之考察与探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周汉华;;中美政府公开制度异同[J];公法研究;2002年00期
10 王书成;;论比例原则中的利益衡量[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小凤;胡渠凡;梁东鹏;;论国家权力架构下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独立性及其关联[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罗昕;;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争议、比较、评论与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李胜利;;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蒋志如;;两条道路如何抉择?——对《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文的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7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9 陈银珠;;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客观解释论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10 张娟;关于行政许可制度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磊;;大学章程四题[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潘佳;;中国政府环境信息发布问责制度的改革——以公众参与外部问责模式为重心[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陈屹立;;环境侵权民事救济方式的经济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李鹏;卢小君;;地方政府网上依申请公开程序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沈开举;王红建;;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解读——一种检验反证的思路[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郑现U
本文编号:1442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44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