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预防制度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集体劳动争议预防制度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出处:《兰州学刊》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高发态势和集体劳动争议治理理念由"事后救济"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使构建完善的集体劳动争议预防制度成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治理模式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包括"一个基础"、"三个核心"和"两个保障"的集体劳动争议预防制度的构架,但这个构架中的每一项具体制度在建立或运行当中还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导致集体劳动争议预防制度的"预防"作用还不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只有不断健全集体劳动争议预防制度的构架,不断完善集体劳动争议预防制度中的各项具体制度,才能真正预防集体劳动争议的发生,实现劳动关系矛盾的源头治理。
[Abstract]:The high incidence of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s in Chin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 management from "relief after the event" to "prevention in advance" m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perfect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 prevention system become "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governance mode. At present, China has initially established a" one foundation ". "three cores" and "two guarantees" of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 prevention system framework, but in this framework of each specific system in the establishment or operation of some specific problems. The "prevention" function of the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 prevention system can not be fully and effectively brought into play. Only the framework of the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 prevention system can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Only by perfecting every concrete system of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 prevention system can we truly prevent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 from occurring and realize the source management of labor relation contradi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基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6年院级一般项目“关于我国集体劳动争议预防制度发展与变迁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YY009)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近几年,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呈现高发态势,并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由集体劳动争议引发的职工停工、怠工事件也频繁发生。“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治理模式要求加强劳动关系矛盾的源头治理,在此背景下,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治理理念也已经由主要靠“事后救济”转变为侧重进行“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春鸣;浅谈企业劳动争议的调节[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2 ;劳动争议仲裁办事手续(九)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的条件[J];劳动保护;2000年08期
3 ;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有哪些?[J];税收与社会;2000年06期
4 ;关于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调查[J];中国工运;2000年05期
5 ;解决劳动争议有哪些途径?[J];中国职工教育;2000年07期
6 ;从事兼职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05期
7 熊成涛;做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J];中国工运;2002年05期
8 姚韶军;旷工、病假引起的劳动争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03期
9 刘培;北京市东城区 成立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J];工会博览;2002年22期
10 裴丽红;;劳动争议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J];中国社会保障;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婉婷;;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白保群;;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异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玉华;;劳动争议及其预防[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建平;;当前劳动争议的特点和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特殊法律问题[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姚彬;黄良军;;对处理劳动争议效率的思考[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顾金林;;简言社区劳动争议调解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7 刘淑芬;;议劳动争议立法的出现及发展[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8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9 李航;;正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问题研究[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10 马建军;;涉外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以及司法管辖[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伟杰;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的作用[N];工人日报;2006年
2 谢升;劳动争议调解是工会维权的重要机制[N];工人日报;2007年
3 潘跃;工会力推调解解决劳动争议[N];人民日报;2007年
4 郑勇;5月起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N];工人日报;2008年
5 史秉恒;甘肃开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宣传日活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6 通讯员 佚名;河北:3部门联合通知停止征收劳动争议仲裁费[N];就业时报;2008年
7 记者 顾雯 实习生 杨志;6种劳动争议 街道便可调解[N];南京日报;2009年
8 记者 汤碧琴 通讯员 江浩波 童密芳 北仑记者站 顾霄扬;我市建立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N];宁波日报;2009年
9 记者 王宝杰 通讯员 韩云琴;吉林 部署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试点[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10 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劳动争议处理处副处长 黄龙;准确把握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地位和作用[N];工人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炜炼;论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欢;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韩笑;我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比较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高靖茹;论我国劳动争议协商处理制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纪阳;金州新区劳动争议仲裁管理调研报告[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孙志勤;劳动争议处置的双轨制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7 朱倩山;群体性劳动争议预防及处理机制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8 季丽琛;论集体劳动争议的现状及处理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9 陈志毅;东莞市人力资源局莞城分局劳动争议仲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5年
10 祖宇航;基于长效机制的哈S乳品有限公司劳动争议预警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58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458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