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性立法研究与实践综述

发布时间:2018-02-25 18:29

  本文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保障性立法 法律法规 出处:《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过去十年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性立法从多方呼吁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的跨越性阶段。系统梳理总结现有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可以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性立法及实践。近十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性立法的研究有较大突破:在广度上,既有对国外经验的介绍与分析,又有对国内研究理论、实践的总结与思考;在深度上,涉及了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在研究方法上,理论分析、政策解读、案例分析、个案研究等是广泛采用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领域立法相对落后,虽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已经出台,但立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法律数量、研究成果质量上仍存在不足,需要持续的关注、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大力推进;地方立法实践先于中央立法实践出现,但由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级别相对较低,约束力相对较弱,因此亟需成体系的上位法的支撑和指导。
[Abstract]:The past decade has been a period of great progr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It is also a leapfrogging stage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demnificatory legislation from multi-appeal to national will. 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upportability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research on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upportability legislation has made great breakthrough: in breadth, there are both th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foreign experience and the domestic research theory. Summary and thinking of practice; in depth, involving macro, meso and micro levels; in research methods, theoretical analysis, policy interpretation, case analysis, Case study is a widely used method.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legislation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in our countr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Although th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has been issued, the legislation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and in the number of laws,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in the quality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which require continuous attention, in-depth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vigorous promotion. The local legislative practice appears before the central legislative practice, but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binding force is relatively weak, so it is urgent to support and guide the system of epigastric law.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
【分类号】:G249.2;D922.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力平;;文化产业发展要提速[J];浙江经济;2001年12期

2 艾思同 ,刘永鹏;入世后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冲击[J];经济与管理;2002年10期

3 刘援朝 ,刘景;浅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6期

4 赵海,钱文荣;小城镇文化产业如何化蛹为蝶[J];江苏农村经济;2003年08期

5 路景菊,鲍德媛;入世给我国文化产业带来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4年03期

6 贺善侃;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4年03期

7 贺春霞;发展文化产业[J];小城镇建设;2004年06期

8 王建社;;发展文化产业 建设文化大市[J];宁波通讯;2004年12期

9 张波;陈国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呼吁文化消费[J];管理科学文摘;2005年02期

10 卢伶俐;;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勤;;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2 张钧善;;浅谈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A];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C];2003年

3 张改琴;;对培育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凤莲;;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我省服务业又快又好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5 安德生;;提升品位 创响品牌——关于加强王公庄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赵允福;;我国文化产业的定位及发展模式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7 杨郁;;抚顺市文化产业的调查与思考[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沛云;;浅谈枣文化与枣文化经营[A];第三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薛晓庆;李兵;;浅谈文化市场档案的建立[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8年

10 刘波;臧学英;;从战略高度看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熊远帆;文化经营场所每2年重新审核登记[N];湖南日报;2007年

2 记者 黄锦军;全省排查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681家[N];江西日报;2008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郝文秀;文化产业发展呼唤创意引擎[N];通辽日报;2010年

4 家羲;跨文化经营应入乡随俗[N];中国航空报;2001年

5 王贺;文化产业黄金发展期的“创富指针”[N];经济参考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司成钢 整理;全力把文化产业做出规模做出成效[N];辽宁日报;2012年

7 记者 尼玛潘多;我区文化市场专项清理整治行动见成效[N];西藏日报(汉);2013年

8 记者 周志军;企业自审网络文化内容[N];中国文化报;2013年

9 张湘涛 长沙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做强文化产业 推进转型发展[N];经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温金海;文化产业呼唤人才[N];中国人事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之U,

本文编号:1534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534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6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