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欺诈的国内外比较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食品安全 + 食品欺诈 ; 参考:《食品科学》2015年15期
【摘要】:2013年初发生的"马肉风波"震惊欧洲各国的同时,也使食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中国目前正处于食品安全与食品欺诈事件时有发生的混乱局面,食品欺诈事件又大多是"安全性"问题,尤其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加大了食品安全的治理难度。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欺诈事件,在比较国内外食品欺诈事件性质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发达国家应对食品欺诈事件的策略分析,以及重典法治的历史经验,提出了5点思考与建议。期望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第三方力量,继续保持严打违法添加的高压态势,加大对食品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使我国食品欺诈的"安全性"问题尽快得到改善,从而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Abstract]:The "horse meat storm" in early 2013 shocked European countries, but also caused widespread public concern over the "authenticity" and "safety" of food. China is currently in the chaos of food safety and food fraud incidents, which are mostly "safety" issues, especially the illegal addition of non-edible substances, which has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ood safety and food fraud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nature of food frau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es the strategy of food frau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rule by law, five points of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t is hoped that the third party forces for joint treatment of food safety society will continue to maintain the high-pressure situation of severely cracking down on illegal activities and increase the punishment for food fraud, so that the "safety" problem of food fraud in our country can be improved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everity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improve consumer confidence in food safet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1732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0BGL089)
【分类号】:D922.16;TS20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国正;假冒伪劣商品的市场成因及治理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2 周黎安,崔兆鸣,周为,崔为;从信息经济学看当前假冒伪劣现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李萍,阮平南;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05期
4 张理智;论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其治理[J];经济研究;1994年01期
5 郑风田;;食品欺诈呼吁第三方社会监管[J];中国畜牧业;2011年17期
6 唐晓纯;许建军;瞿晗屹;张慧媛;胡悦;;欧盟RASFF系统食品风险预警的数据分析研究[J];食品科学;2012年05期
7 王宇;;框架视野下的食品安全报道——以《人民日报》近10年的报道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刘鹏;;公共健康、产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美国进步时代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9年08期
9 程启智;我国市场中的造假现状及政府管制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梁成彪;杨林;闫庆博;王爱民;;2011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12年2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平南;杨娟;;中间商在伪劣商品流通中的行为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胡晓阳,李军;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李洪军;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机制[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4 李萍,阮平南;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05期
5 詹新宇;;企业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探讨[J];商业研究;2007年03期
6 王丽颖,何莉;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机制[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欧阳胜;;假货经济发展的根源及治理研究——以邵东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9期
8 谢庆红,周殿昆;产品质量事故频发的原因、危害及治理[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9 胡盛楠;;假冒伪劣商品的治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10 赵璐;;假冒伪劣的成因、危害及对策的法律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叶建亮;;“次品市场”是如何恢复为“正品市场”的——温州皮鞋业从制假售假到创保品牌的案例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浙江卷)第五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千文;广义制度关联性视角下的转轨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光建;药品安全管制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徐鸿;企业信誉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曹休宁;企业信誉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小斐;企业合约的经济学思考与统计学分析[D];天津财经学院;1999年
6 严海波;交易、制度与信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阮茂荣;企业信誉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8 龙游宇;信用的博弈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苏晓红;我国的社会性管制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谢庆红;中国假冒伪劣商品成因及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挺;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化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朱弘如;对食品药品监管问题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谭U,
本文编号:1785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785230.html